阴郄 (HT6)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阴郄 (HT6,YinXi) 郄穴

Akupixhh6.jpg

主治

心痛,心悸,惊恐,吐血,衄血,暴暗失语,骨蒸盗汗。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癫痫;

五官科系统疾病:鼻出血,急性舌骨肌麻痹;

其它:胃出血,心绞痛,肺结核,子宫内膜炎。

别名

少阴郄、手少阴郄。

释名

阴,指手少阴心经;郄,孔隙。穴属手少阴心经郄穴,故名。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屈肌腱之间、指深屈肌;穴区内神经、血管同灵道穴。

功用

清心安神。

配穴举例

配后溪治盗汗 (《百症赋》);配心俞、神道治心悸、心痛、神经衰弱;配尺泽、鱼际治衄血、吐血 (《腧穴学》)。

配心俞、神道,有通阳行气,宁心定悸的作用,主治心痛,心悸,神经衰弱。

配尺泽、鱼际,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主治衄血、吐血。

配后溪、三阴交,有清虚热,敛阴液的作用,主治阴虚盗汗,骨蒸劳热。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惊,心痛,手阴郄主之。

《铜人》:治失喑不能言。

《大成》:主鼻衄,吐血。

现代研究

(1)针阴郄,用补法,有酸麻感放散至掌侧和指根后,即出针并加艾灸3-5壮,治疗肺结核盗汗有较好疗效。 (2)针刺阴郄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病人的脑电图趋向规则化。 (3)针刺阴郄穴对膀胱机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膀胱张力低下者针后可使之升高;反之,膀胱张力紧张者针后则使之松弛。

别名

手少阴郄,石宫,少阴郄。

穴义

心经经水由本穴回流体内经脉。

名解

1)阴郄。阴,水也。郄,空隙也。阴郄名意指心经经水由本穴回流心经的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通里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经水即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经的体内经脉,故名阴郄。2)手少阴郄、少阴郄。手,手部。少阴,心经也。郄,孔隙也。穴名之意指本穴经水循地部孔隙回流地之深部。理同阴郄名解。郄穴之意与本名解同。3)石宫。石,肾之所主也,水也。宫,宫殿也,出入的门户小而内部宽大也。石宫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流入地之深部的巨大场所。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是从地之天部流入肾骨所处的地之地部,孔隙中流下的细小水流汇入了肾水的大海之中,故名石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

沟通心肾。

治法

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藏象

人体的体内经脉和体外经脉就象是同一区域向同一方向流趟的地下与地面河道。地下河道与地面河道的河水来自同一发源地,这就如人体的内外两部经脉气血是来自同一脏腑。地下河道与地面河道的交汇处则如人体末端的井穴,因此地表的经水是向内注,地表下部的气态物是向上升。以通里、阴郄二穴论,它则如地下河道与地面河道的沟通孔隙,它位于地下河道与地面河道的中部区域,因此,地面河道的河水在河道的中部即会循孔隙注入地下河道之中,此即如心经体表经水的运行。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HT6)&m=0 阴郄 (HT6)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HT6)&m=0 《阴郄 (HT6)》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