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才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之才,女,1922年8月生,上海市嘉定区人,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曾先后拜名中医沈六吉、张赞臣为师、1947年到上海开业行医,1952年考入医疗机构工作。

证治经验

抓住两个“三”,治疗类风关

本人在50年代临床实践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者(以下简称类风关)的诊治,是通过不断摸索,逐步改进的。

第一阶段:依中医传统证治方法,从风、寒、湿三气偏胜而辨证用药。

第二阶段:79年~88年在光华医院。集中精力在临床上研究以蛇制剂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关。

第三阶段:总结出此病有五大特点:病因不明,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反复发作,无特殊疗法;将类风关病情发展概括为四个字:痛、肿、强、变。因此对类风关的分期提出了自已的看法。采取病人主诉与医生观察、主客观结合分期方法:第1期:痛而无肿,无活动限制,第2期,痛而肿,活动不利,第3期,痛而肿,再加纤维性强直,第4期,痛而肿,关节强直甚至变形。并简化为一痛、二痛+肿,三痛+肿+强,四痛+肿+强+变。

在治疗类风关时主张首先必须抓住止痛与退肿。因为类风关病人最痛苦的是肿痛,而肿痛发展会使关节强直变形。抓住这两者,一可解除病人痛苦,二可截断病人关节强直与变形的途径。并提出了如何对疼痛与肿胀的辨证规律,如病人诉疼痛,先问痛之处,痛之性状,再查其痛处温度是凉是热、喜按拒按,然后再询问痛处自感是冷是热,再结合脉象,舌苔以及二便、睡眠等综合分析。对肿胀则必须看皮色,后抚皮温,再扪肿势的方法。简化为红、白、冷、热、坚、软来辨。第四阶段: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类风关的治疗,必须注意四个要点:即诊断要慎重、治疗要抓重点、用药要辨证、疗效要巩固。因为类风关有三难一高特点(难受、难医、难愈及致残率高),因此病人认为这是“不死的癌症”,所以不能轻易下诊断,一见手指关节疼痛,错把骨关节炎也说是类风关,增加病人精神上压力。而用药一定要辨证,要抓住重点辨证论治,不能凭病名即下药,要根据病因的风、寒、湿、热辨,要根据内因的属于何脏何腑的亏损辨,即用止痛药需辨,如附子,乌头大辛大热运用于寒证,马钱子苦寒,运用于热证,通经散结而止痛,其他如玄胡索、乳香、没药又是活血止痛。在用有毒药物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不可过量,以防生后患,但在用药有效之时,必须巩固疗效,不但要坚持服药巩固,而且要注意思想上,生活上各方面的调摄。

近年来,开设了老年门诊,对老年人类风关,又提出了治疗老人痹,必须顾夙疾,必须益其气。必须顾津液这是针对老人一身多病者不少,而且老年人气虚津液衰少者多,因此必须注意,并提出了三步法,即初期和营祛风寒湿,中期养血生津通经络,后期益气健脾加搜剔。最近又在学习前贤和近代、当代治痹专家论述,进一步认识到治疗类风关必须内外兼顾,即内抓气血,津液胃三方面,外抓风、寒、湿三气偏胜,简言之为抓住两个“三”治疗类风关。再结合具体情况加味处方,用之临床,确有疗效。==曾任职务==

曾任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委员会委员、顾问,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痹病学组组长,上海市高级科学技术干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长宁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光华医院副院长,天山中医医院院长、顾问。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卫生先进工作者、市劳模、市三八红旗手。1993年被聘为上海市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班导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术观点==

一、四诊中以问诊为先

望、问、闻、切四诊,望、闻、切可以由医生本人潜心观察、仔细检查可得,但问诊必须病人的配合。一般治病用药首先识病,要识病必先获取证的信息。故诊病时首先要细问病情,知病之来、病之演变、病之现状,方可知病之起始。疾病过程,病之深浅。以及病人之何苦。希望医生解除何种主要病痛。然后结合望、闻、切所得,综合分析。进行辨证论治。如果有些,叙述病情只顾任情倾诉,主次不分,前后颠倒。医生还须抓住重点,提出问题追问,才可在错综复杂的病情中,辨出主次,结合其他三诊进行分析。问诊还须问及过去检查情况、治疗经过、服药情况,所服药物何者有效?何者无效?何者有反应等等?对有效疗法可以借鉴,对无效或有某种不良反应,必须引以为戒,可以少走弯路。因此,四诊中必须以问诊为先,病人的过去情况,自觉症状,治疗经过必须由病人详细自述,方可获得疾病的全面资料。不主张“病人不开口,即可处药方”的做法。

二、治疗要重视“气血”“津液”“脾胃”: 人体中器官、组织等活动正常,形之于外的必须是精力充沛、面色红润、毛发光泽、肌肤滋润、耳聪目明,而饮食有味,消化力强,夜寐安稳。二便自调中必须视察舌上润,口有津......这是健康的标志,说明气血调和,津液充沛、脾胃运化健旺,这样人体中五脏六腑亦安然无恙。一是有病,外邪之入侵,必存内在之虚,故在治病时,必先抓住这三个要点,辨别其主要损在何处?再推其形成于损的原因何在?方可有的放矢,尤其是慢性病,病久元虚,元虚是总称,先抓住三者,是提纲挈领之法。

三、要在“松”“通”字上下功夫: 人体有些疾病,是由于挛急、阻滞、阻塞、血瘀、痰蒙原因造成,尤其是老年人血管硬化,引起心脑供血不足,或心绞痛频频发作,或者头目皆眩、头痛如啄,甚至跌仆中风;有些老年人冬咳嗽气急,痰涕粘稠,更甚者老年痴呆、行动迟缓,神情呆木,智力衰退......因此医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予以松解、疏通的方法,使气通血和,痰去瘀散,这样可以使病情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绝不可认为老人病即虚、虚即补,而是要在“松”“通”字上下功夫。当然,为此补为推进“松”“通”之力,则亦是必须的。

四、医心医病相结合: 疾病可分两大类,即身病与“心”病,身病是在身体上某一部分有病,而“心”病则病在指精神,思想等方面,旁人很难看出,而病人非常痛苦。如有些病人受到某次严重打击之后,食不知味,夜不成寐,精神恍惚,有的因事长期抑郁,有的对自己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时时怕恶变,有的后长期久治不愈,心灰意懒,认为此生矣,这些情况医生必须耐心解释,,针对现实,进行宽慰,引导,甚至提供帮助,使病人能正确对待周围事物,正确对待疾病,医生态度必须诚恳,必须为病人设身处地着想,而且注意病人的隐私权,使病人感到宽慰、对医治有信心,消除顾虑,增强生活信心,因此我认为“治病先治心,心定病自轻”。

五、学习西知,为我中用: 中西医各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主要是利于病人,有利于医学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前进,中西医之问,门户之见日少,尤其是西学中之后,更是发展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成就,令人欣喜。

于50年代起即学习西医基础知识,70年代以后与西医在一起工作,在治疗脉管炎、胃癌、类风关等疾病中,获得了许多过去在中医领域以外的知识,充实了中医用药的思路与方法,取得了进一步的疗效。

双重诊断是中西医结合明显之处,在当前医学和知识日益提高,病人对西医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中医亦必须从西医的疾病中分析出中医的辨证与用药,这样对治疗更有帮助,但必须记住,西医的疾病不能固定中医的用药,中医还是以立足于辨证论治。==用药特色==

一、常用益气药黄芪: 我在治病中重视气,而黄芪是补气药中的主药,它补气的作用虽比人参弱,但它有益气升阳、固表内托、利水退肿的作用,而且这方面的功能比人参强。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芪有强心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搏血量,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缺氧,且有扩张血管作用。降低血压。并有增加机体免疫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为此我在临床上用黄芪之处甚多,如治疗类风关常用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心脑供血不足,用黄芪加丹参等;治疗慢性尿感用黄芪为主加健脾益肾药物;经常感冒者,在感冒过后用玉屏风散出入;血亏用当归补血汤,黄芪倍于当归。使用黄芪时,必须注意凡气滞、湿滞、食滞、实热邪盛时勿用。免犯实实之误。

二、保津八要: 津液属阴,是人体中液体的总体,与血为津,滋养全身,阴虚者初见津液衰少,外则生内热,故在发现有津液衰少之时,必须处处注意保津。

津液衰少时可见口干舌燥,甚者舌上光到剥,溲少便结,肌肤麻木等共同症状,要根据其兼症不同而处治。

如遇外感需发汗解表者,发汗不可太过,防汗多伤阴,不用麻黄、桂枝、要用连翘薄荷、防风、(注意薄荷一次用量不超过3g)。

如遇大便干结难解者,不用芒硝、大黄、要用增液、润肠、五仁丸之类。如遇小便短少,要用茅根、芦根、清热生津两顾。

如遇慢性咽炎,咽部经常干痛,咽色暗红,要清热不忘养阴,用银翘、甘草、桔梗之外,再加玄参、沙参、石斛、玉竹之类。

如咳嗽痰粘难咯,要用芦根、生米仁、冬瓜子、天花粉、胖大海、射干、瓜蒌皮等。

如动则自汗、要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加煅龙骨、煅牡蛎益阴敛汗。

如目干涩、腰疼、头晕、要用枸杞子、菊花、女贞子、墨旱莲

在平时饮食中,要忌烟、酒、辛辣、少食葱、蒜、姜、韭及热性食物。总之,时时刻刻,保护津液是身体健康之基础。==科研成果==

芎归芍草汤对消化道平滑肌的松弛作用 本人使用芎归芍草汤治疗挛急证,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了进一步证实,1992年特请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组作了动物实验研究。

此项实验,曾在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9月第23卷增刊上发表文章:“芎归芍草汤对消化道平滑肌的松弛作用”文中认为实验结果显示了芎归芍草汤对离体肠鼠回肠小小肠蠕动均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在消化道平滑肌处于兴奋状态时,有显著松弛作用,这与临床上芎归芍草汤能有效治疗消化道疾病相吻合。==从医医案==

陆××,女,54岁。

初诊:1976年1月10日

主诉:75年12月10日,因患子宫颈癌住院手术,术后其他情况尚佳,眠食均安,但小便不能自排,插导尿管,后西医用药无效,因之导尿管拔而复插者再三,曾给服过人参及补中益气汤均无效,妇科,泌尿科检查无异常。

检查:面色红润,脉象弦紧,舌苔尚正常,能下床自由活动,言语有力。但神情有些紧张,担心不能拔去导尿管。

追问病史:患者平时小便过急时,反而排出不畅,必须卧床片刻方能畅泄,五年前,在一次阑尾手术后,亦有类似情况,但用西药一周后即可自解。曾诊断为尿道痉挛。

诊断:手术后气血阻滞,尿道挛急。

处方:川芎9g当归15g炒白芍30g甘草5g制香附9g广郁金9g降香5g桔梗5g车前草10g

服药3贴后,小便自导尿管中溢出,后拔除导尿管后小便即能自解。

一周后复诊,再给上方七贴善后,痊愈出院。

按:患者,家庭妇女,过去有尿急时排尿困难,必静卧片刻才能畅泄之病史。在一次阑尾手术后,亦有小便不能自排一周,此次是子宫颈癌手术,患者情绪比较紧张,顾虑颇多,因此术后一月小便尚不能自排。

在会诊时,结合四诊所得,分析并非气虚、血亏或尿道有其他疾病引起,亦非实质性块物梗阻。而脉弦紧,显有挛急之象,故用芎归术芍草汤以解挛急,并加香附,郁金舒肝理气,以桔梗升提开气,以车前利尿,一举而获效。==个人论文==

论文 标题:《痹病论治学》其中“痹病护理和调摄”一文由本人所写

出处:1989年11月人民出版社。

标题:《实用中医风湿病学》其中“风湿病的护理与调摄”一文由本人所写

出处:1996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p193

标题:《中国中西医结合实用风湿病学》其中“蛇制剂治疗类风关的研究”一文由本人所写

出处:1997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p413~417。

标题:《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其中“以蛇制剂为主治疗类风关的临床研究”一文

出处:1997年2月中国学术出版社出版p202

标题:《长宁医萃》

出处:1985.7.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医药卫生学会印、其中医案“致密性骶髂关节炎”医话“补能治病,补能致病”“通阳退热”“要善于吸取教训”“尿感反复发作须用补法”系本人所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陈之才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陈之才》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