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道 (DU13)
来自中医百科
陶道 (DU13,TaoDao)
督脉足太阳之会。
目录
主治
头痛,疟疾,热病,脊强。
释名
陶,指陶灶(窑);道,通道。穴属督脉,位居背上,阳气上行于此犹如陶灶的通道,通窍于上。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同脊中穴。
功用
解表清热、截虐宁神
配伍
配神堂、风池,有祛风散寒的作用,主治洒淅寒热,颈项强痛,头昏头痛。
配肺俞,有清热宣肺的作用,主治咳嗽喘疾。
操作
向上微斜刺0.5~1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督脉、足太阳之会。
《图翼》:一传此穴善退骨蒸之热。
穴义
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
名解
1)陶道。陶,金玉之属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也。陶道名意指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化为温热之性,但仍循督脉道路向上而行,故名陶道。2)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督脉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亦有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之气,故为督脉膀胱经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
循督脉上传大椎穴。
功能作用
补益肺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痠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方例
配丰隆、水沟、神门、心俞治癫狂痫;配大椎、间使、后溪治疟疾;配合谷、曲池、风池治外感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治胸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DU13)&m=0 《陶道 (DU13)》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