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敩
雷敩,南朝·宋时著名药物学家,以著《雷公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著有《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等。
学术内容
《雷公炮炙论》中药物加工炮制的内容十分丰富,可分为药物加工与药物炮制两大部分。对药物的加工,首先是要去除杂质,除将药材上所带泥土、杂质等去净外,也包括去掉连在药物上的一些非药用部分与有毒部分,如植物药若根部药用,则当除去茎、叶,若所用为地上部分,则须去根,其余还有去节、去蒂、去皮、去尖、去子、去瓤等,对动物药,则常见有去头足,去爪肠等。加工的第二步则是要粉碎加工,包括手掰、刀切、用锉子锉、用槌子槌、用刀刮成粉、在臼中舂等多种方法。第三步则须洗净或干燥,洗净包括水洗、醋洗及温药水浴等,干燥则有阴干、风干、日光晒干或曝干等。
药物炮制,则是比单纯的清洁、粉碎更加进一步的加工,可以改变药性而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水制、火制或水火共制等不同的过程。水制主要是把药材浸泡在液体中,包括水浸、酒浸、甘草水浸、米泔水浸、蜜浸、牛乳浸、童便浸、猪脂浸等。火制则是用各种加热的方法来加工药材,包括煎、炼、炒、干熬、炮、炙、焙、煅等。而水火共制则主要是对药材进行蒸或煮,其中的液体则除用水外,还可用酒、醋、盐汤、蜜、浆水、麻油、生羊血等,也可使用其它的药汁。
《雷公炮炙论》中所述的药物炮制方法,有很多内容是非常科学的,如炮制剧毒药巴豆时,“敲碎,以麻油并酒可煮巴豆子,研膏后用”,经此法炮制,则巴豆所含毒性蛋白质因受热而变性破坏,而其有效成分巴豆油则溶解于麻油当中,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又如大黄,要求锉蒸后晒干,这种加热处理可以破坏酶的活性,防止大黄有效成分蒽醌甙被其共存的酶所分解,延长贮存时间。此外,书中还指出一些炮制的禁忌,如蒿类药材“勿令犯火”,可减少其中挥发油成分的挥发;而含有鞣质的药物如芍药、没食子等不可用铁器处理。这些经验历经上千年的考验,直至今天仍在应用。
主要著作
《雷公炮炙论》三卷。
人物评价
《雷公炮炙论》三卷,刘宋雷敩约撰于公元五世纪。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此书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原载药物300种,每药先述药材性状及与易混品种区别要点,别其真伪优劣,是中药鉴定学之重要文献。
轶事典故
《雷公炮炙论》的作者名雷公。关于本书的问世时间及雷公其人,虽有多种不同意见,但一般均倾向于其是南北朝时宋人雷敩,而雷敩也因此书而被誉为我国制剂学的始祖。
后世影响
《雷公炮炙论》成书于南北朝时期,全面总结了南北朝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技术和经验,是中国历史上对中药炮制技术的第一次大总结,是一部制药专着。初部奠定了炮制学基础,使中药炮制成为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