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厌 (GB4)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颔厌 (GB4,HanYan)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Akupixgbgb4.jpg

主治

偏头痛,目眩,耳鸣,齿痛,癫痫。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眩晕,癫痫,面神经麻痹;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结膜炎,牙痛,

释名

此处“颔”指颞部,“厌”,指按压,咀嚼时按压其处有动感,与“髀厌”之“厌”同义。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颞肌;穴区内有上颌神经颧颞支和颞浅动脉,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下颌神经肌支分布。

功用

清热散风,通络止痛。

配伍

配太阳、列缺、风池,有清热散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配丝竹空、支沟、光明,有清头目泄火的作用,主治目眩。

配百会、大椎、腰奇,有镇静安神抗痫的作用,主治癫痫。

操作

平刺0.3-0.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目眩无所见,偏头痛,引外眦而急颔厌主之。

《甲乙经》: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铜人》:治头风眩,目无所见,偏头痛引目外眦急,耳鸣多嚏,颈项痛。

《聚英》:偏头痛,头风目眩,惊痫。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

名解

1)颔厌。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颔厌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并由此输向头之各部,足阳明经头维穴输供头部的精微物质因而受到损害,本穴气血为足阳明所厌恶,故名颔厌。2)手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外传的阳热风气并入足阳明经头维穴外输的气血当中,故为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

循胆经下传于悬颅穴并输向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

推动足阳明气血的传递。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头部鬓发上部,当头维与曲鬓间沿发际所作弧形连线的上1/4折点处,在发际后五分。

《针灸甲乙经》:“在曲周(角)颞颥上廉”;《循经考穴编》:“按:曲周,诸书皆同,惟一本作‘曲角’(见《素问•气府论》王冰注)。经文云‘上抵角’,则曲周者当是头角之曲隅处也。”其部位即颞部鬓发向前突出处。《医学入门》:“对耳额角外”。

功效

祛风镇惊。

主治

古代记述:头痛身热,耳鸣,善嚏,头项痛,目眩,外眦痛,齿痛,搐搦,惊痫,手腕痛。

近人报道:中风偏瘫,颤振。

方例

偏头痛:颔厌、悬颅。

刺灸法

沿皮向后或向下横刺0.5~1.5寸。不灸。

其它

支会穴:《素问•气府论》王冰注:“手足少阳、足阳明三脉之会(《铜人》作“手足少阳、阳明之会”,似误)。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GB4)&m=0 颔厌 (GB4)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GB4)&m=0 《颔厌 (GB4)》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