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德馨
颜德馨(1920~),男,系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教授。自1939年以来从事中医内科临床67年。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观点,发明“衡法”治则,对中医心脑血管病及疑难杂症具有独到的诊治经验。颜老认为正确的临证思辨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寻找判断疾病病因病机和提出治疗疾病的优化方案,而正确理解中医的思维,对提高临证思辨水平,推进临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诊治胸痹,先生认为本病之本虚以阳虚为多见,心脉失于充养,以致瘀血、痰浊、寒邪痹阻,导致胸痹之发生,治疗当以温阳化瘀、理气健脾、通阳化浊。治疗头痛,证分八型:阳虚寒凝证、肝胃热炽证、湿遏清阳证、肝阳上亢证、痰浊挟风证、瘀血入络证、清阳不升证、脑髓失养证,治法有三:活血化瘀法、祛风通络法、升清降浊法。诊疗眩晕,则证分六型:肝火上炎、痰热上扰、瘀血痹阻、阴虚阳亢、清阳不升、肾阳虚衰,治疗则平肝熄风、化饮祛浊、益肾补虚、活血化瘀。
先生临证思辨重视五方面内容:其一是注重体质辨证,从临床中发现了体质与“证”的固有相属性、体质与“证”的潜在相关性、体质与“证”的从化相应性,提出注意体质辨证,实为辨证首要之举。其二是运用病因、脏腑、经络辨证,颜老认为病因与脏腑、经络辨证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认识疾病的方法,但这三个辨证体系又是相互关联的。其三是一元论观点,“一元论”思想的根本特点就是从现象的不同组合来判断现象系统征候的特异性质。“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其病机分析是为医生提供症状间相互联系和寻找到起决定作用症状的最有效方法。其四是三个倾向性,一为“振奋阳气”;二为“气血辨证”;三谓“脾统四脏”。其五是反治、旁治和突发奇师以巧取险。
倡导“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理论,先生认为气血病变是临床辨证的基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论治以“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为大法。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颜老创立了衡法治则。力倡“脾统四脏,以滋化源”,脾胃是机体的枢纽,脾健则四脏皆健,脾衰则四脏亦衰。因此,它脏病变,可从脾论治,寓有治本之义。发挥“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先生在临床上重视阳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善用附子振奋阳气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另外先生主导的衡法治则是指,衡具有平衡和权衡之义,能较全面反映活血化瘀法的疏通气血,平衡阴阳作用。衡法的组成,以活血化瘀药为主,配以具有行气、益气等作用的药物组合而成,能够调畅气血,平衡阴阳,发挥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的作用,适用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