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府 (DU16)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风府 (DU16,FengFu)

督脉,阳维脉之会。

Akupixdudu16.jpg

主治

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

别名

舌本、上椎、惺惺、鬼枕。

释名

风,指风邪;府,集聚处。穴当风邪易侵之处,《素问•风论》:“风气循府而上,则为脑风。”位居脊椎第一节之上,所以又称“上椎”。张舜民《画墁录》载:宋仁宗病,药未验,召草泽医,始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开眼曰:“好惺惺!”次日病大减。后有以“惺惺”称所刺之穴(风府)。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

解剖

同哑门穴。

功用

散风熄风、通关开窍

配穴举例

配昆仑、束骨治狂证多言不休;配肺俞治狂走欲自杀;配腰俞治足不仁 (《千金要方》);配二间、迎香治鼻衄 (《针灸大成》)。

配风市,有疏风通络的作用,主治寒伤肌肤经络。

配肺俞、太冲、丰隆,有理气解郁的作用,主治狂躁奔走,烦乱欲死。

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深部延髓。

文献摘要

《甲乙经》:督脉、阳维之会。

《聚英》:项后入发际1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

《资生》:风府者,伤寒所自起,壮人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以帛护其项。

《铜人》:禁不可灸,不幸使人失喑。

《扁鹊心书》:但此穴入针,人即昏倒,其法向右耳入三寸,则不伤大筋而无晕,乃千金妙法也。

别名

舌本,鬼穴。

穴义

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

名解

1)风府。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故名风府。2)舌本。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名意指本穴的水湿风气为舌活动自如的根本。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与至柔之性的舌部气血同性,故名舌本。3)鬼穴。鬼,与神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湿冷水气也。穴,空窍也。鬼穴名意指穴内为湿冷水气的聚散之地。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

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行脑户穴。

功能作用

散热吸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

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方例

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香治鼽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

刺灸法

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DU16)&m=0 风府 (DU16)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DU16)&m=0 《风府 (DU16)》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