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尾 (RN15)
鸠尾 (RN15,JiuWei)
络穴;膏之原穴
目录
主治
胸痛,呃逆,腹胀,癫狂痫。
别名
尾翳、神府。
释名
鸠尾,斑鸠的尾,形容胸骨剑突,穴当其下。《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鸠尾心前穴名也,正当心蔽骨之端,言其骨垂下如鸠尾形。”
出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处。
解剖
同水分穴。
功用
安心宁神、宽胸定喘
配伍
配涌泉,有化痰宁心的作用,主治癫痫,呕痰沫。
配中脘、少商,有和胃化积,行气清热的作用,主治食痫,胃脘胀满,不得眠。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
文献摘要
《素问》王注:人无蔽(通敝)骨者,从歧骨际下行同身寸之一寸,为鸠尾处也。
《甲乙经》:不可灸刺。
《铜人》:不可灸,灸即令人毕世少心力。此穴大难针,大好手方可此穴下针,不然取气多,不幸令人夭。
《大成》:曰鸠尾者,言其骨垂下如鸠尾形。任脉之别。
别名
尾翳,骭,神府,骬,尾,骭鹘,骬骬,臆前。
穴义
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
名解
1)鸠者鸟之一种,其习性特征与鹃相近,鸠与鹃最大的不同之处即是不自营巢,而是在其它同类鸟巢内下蛋并由它鸟代为孵化。尾者余也,指鸠鸟余下之物。鸠尾名意指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任脉热散于天部的浮游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此气如同鸠鸟之余物一般,故名鸠尾。2)尾翳。尾,余也。翳,羽毛做的华盖也。尾翳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浮游之气。理同鸠尾名解。3)骭。,胸前骨也。骭,小腿骨或肋骨。骭名意指任脉天部层次的络脉之气在此为收引冷降的变化。本穴物质为任脉的络脉之气,所处为天之天部,其变化为收引冷降,表现出肾水的收引特征,故名骭。4)神府。神,与鬼相对,指天部之气也。府,府宅也。神府名意指任脉的天部之气在此聚集。理同鸠尾名解。5)骬。,胸前骨也。骬,6)尾。尾,余也。,黄色分泌物也,脾土尘埃也。尾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中亦有一定的脾土尘埃。7)骭鹘。骭,小腿骨也。鹘,鸟科动物,隼类,似山鹤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鹘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青黑色指穴内气血有肾气的收引冷降之性。骭鹘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为散热冷降的变化。理同鸠尾名解。8)骬骬。9)臆前。臆,胸也。前,前面也。臆前名意指本穴位于胸前,无它意。10)任脉络穴。本穴物质为任脉天部的浮游之气聚集而成,本穴有联络任脉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任脉络穴。(鸠尾别名中有二个未作解释,原因是查不到词意的出处,待查到字意后再补充上去。)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浮游之气。
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后下行中庭穴。
功能作用
收引水湿。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