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旧称白血球,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血细胞。白细胞与红血球,血小板并称三大血细胞。除白细胞外,人体血液中还含有红血球、血小板和血浆。
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 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的病原。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在健康成人体内为4×109到11×109/每升血液。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直径在7~20μm之间。白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 除了在血液外,白细胞还存在于淋巴系统、脾以及身体的其它组织中。
目录
分类
白细胞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粒细胞和无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两种。
粒性白细胞(粒细胞)
这类白细胞在其细胞质中含有...PENE...若干微小囊性颗粒,颗粒中则贮有多种酶。
粒细胞根据颗粒的着色性质不同分为
其它类型的白细胞
- 淋巴细胞:通常存在于淋巴系统中。血液中有三种类型的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手细胞。B细胞产生可以约束病原体的抗体。CD4+ T细胞配合免疫应答。CD8+ T细胞(细胞毒素)和自然杀伤细胞可以杀灭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
- 单核细胞:拥有嗜中性细胞的“清理”功能,但是它比嗜中性细胞活得更长,因为它们担负有其它的责任。单核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向T细胞传递病原体的片断使得病原体能够再次被识别和杀灭或加速身体的免疫应答。
其它组织细胞
白细胞检查
标本采集
手指血压计20毫升,注入盛有白细胞稀释液0.38亳升的小试管内,充分混匀。
正常值范围
(4-10)*109/L
临床意义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作用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它们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 另外,嗜酸性粒细胞游走能力很强,也有一定的吞噬作用。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
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又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并同B细胞协同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体疫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中和、沉淀 、凝集或溶解抗原,消除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总数的3%,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力较弱,但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此外,这类细胞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白细胞计数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时白细胞为止5000~10000个, 平均为7000个。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1~4%;嗜好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为1~7%。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白细胞观察实验:慢慢移动血片,观察各种白细胞,白细胞数目虽然少,寻找较困难,但胞体大、细胞核明显,极易与红细胞区别开。
白细胞描述:数目少,胞体大,细胞核明显。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