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223
个编辑
更改
脊髓马尾受累
,无编辑摘要
(2)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压缩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最为多见。当椎体前缘压缩超过垂直径的1/2时,该节段即出现一个约18°的成角[[畸形]];当椎体前缘压缩2/3时,这一角度可达25°左右;椎体前缘完全压缩时,成角可达40°(图1)。因此,被压缩的椎体数量愈多,程度愈重,角度愈大,并出现以下后果:
①椎管矢状径减小:其减少程度与畸形的角度大小呈正比,并易对椎管内的脊髓组织及其伴[[行血]]管等造成压迫而出现脊髓受累症状,尤其是后方小关节松动伴有严重椎节不稳者(图2)。
②椎管延长:由于成角畸形,其后方椎间小关节的[[关节囊]]因呈展开状而使椎管后壁拉长,以致椎管内组织,特别是后方的[[黄韧带]]、硬膜囊壁及[[血管]]均处于紧张状态,易引起损伤,并波及脊髓,尤其是当节段长度超过10%时(图3)。
③引起椎节不稳:椎体压缩愈多,椎节的稳定性愈差。除因小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及前纵韧带松弛失去原有的制动作用外,椎体的短缩及成角畸形本身就已经改变了[[脊柱]]的正常负荷力线,易引起椎节失稳。
①[[脊髓受压]]:压缩碎裂的椎体后方的骨块或爆裂型骨折的骨片之所以不易向前方移位,主要是由于前纵韧带坚强,且受屈曲体位的影响。而后方恰巧是压力较低的椎管,以致椎体骨片易突向椎管而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髓前方致压物,并构成后期阻碍脊髓功能进一步恢复的[[病理解剖学]]基础(图4,5)。
②易漏诊:突向椎管方向的骨块(片)因受多种组织的遮挡而不易在X线片上发现,尤其是在胸椎段,以致易漏诊而失去早期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对伤者进行[[CT]]检查或[[断层]]摄影。
③难以还纳:[[后纵韧带]]损伤时,如果其尚未失去纵向联系,碎裂的骨块(片)仍附着在后纵[[韧带]]前方,则通过牵引可使骨块还纳;但在损伤时,如果后纵韧带完全断裂,则此时椎体后方的骨块多呈游离而失去联系,即使通过牵引使椎体骨折获得复位,该骨片也难以还纳原位(图6)。
(4)椎节脱位:除颈椎可单独发生椎节脱位外,胸、腰段的椎节脱位大多与各型骨折伴发,尤以屈曲型多见。由于上节段椎体下缘在下椎节椎体上缘向前滑动,使椎管内形成一个骨性的阶梯样致压物,可引起对脊髓或[[马尾]]神经的刺激或压迫,构成早期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图7)。同时,这也是妨碍脊髓功能完全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5)侧屈型损伤:其病理改变与屈曲型大体相似,主要表现为一侧椎体的侧方压缩,多见于胸、腰段。侧屈型损伤的脊髓受损程度,在同样的暴力情况下较前屈型为轻。
(6)其他类型:包括目前发现较为多见的急性[[椎间盘脱出]](尤多见于颈椎,图8)、单纯的棘突骨折和[[横突]]骨折等,病变大多较局限,受损程度亦轻。通过椎体中部至后方椎板的水平分裂骨折(chance fracture)等,近年来在临床上也不少见(图9)。
4.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分型 由于脊髓组织十分娇嫩,任何撞击、牵拉、挤压及其他外力作用后,均可引起比想像更为严重的损伤,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脊髓震荡]]、脊髓实质损伤及脊髓受压三种状态,但在临床上常将其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3)[[脊髓损伤]]平面的临床判定:脊髓损伤平面一般与骨折平面相一致,但其顺序数却因成人脊髓末端止于第1[[腰椎]]下端的[[解剖]]特点而与脊髓损伤平面顺序数不同。脊髓损伤时其椎节平面应该是:[[颈椎]]+1,上[[胸椎]]+2,下胸椎+3,圆锥位于胸12与腰1之间处。此外,临床上尚可根据受累[[肌肉]]的部位来推断脊髓神经根的受损平面,见表1。
(4)其他症状:根据骨折脱位的部位、损伤程度、脊髓受累情况及其他多种因素不同,脊髓损伤患者尚可出现某些其他症状与体征,其中包括:
(2)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鉴别: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鉴别一般多无困难,见表2:
(3)对严重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与脊髓[[横断]]性损伤的鉴别:这种鉴别在临床上为一大难题,用[[MRI]]、[[脊髓造影]]等特殊检查也难以区分。作者认为,在临床检查时,以下几点可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①[[足趾]]有自主性微动者表明属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图10)。
②马鞍区有感觉者属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图11)。
③缩肛反射存在者在[[急性期]]时多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图12)。
④有[[尿道球]]海绵体反射者多属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图13)。
⑤足趾残留位置感觉者系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⑥刺激足底、足趾有缓慢屈伸者多系脊髓完全性损伤(图14)。
3.不同损伤平面时的[[瘫痪]]特点 从[[大脑]]至马尾,不同平面受损时的受累范围及特征各异,尤其是[[运动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更有利于对受累部位的判定,现归纳如下(表3)。
4.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所致瘫痪的鉴别 每位临床医师都应对上[[神经元]]及下神经元受损所表现出的不同瘫痪特征有一个明确认识,以便于鉴别(表4)。
1.脊柱脊髓伤的诊断 在当前的设备条件下,对任何类型的[[脊柱骨折]]的诊断都应无太大困难。由于MRI的出现,使脊髓损伤与[[脊休克]]的鉴别诊断问题已有可能获得解决。但无论如何,[[临床诊断]]仍应放在首位。因此,对每位受伤者均要求按正规的临床检查顺序进行检查,在获取初步印象后再去做更进一步的特殊检查,这样更有利于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①上颈髓损伤:上颈段主要指颈椎第1、2节段。为便于表达,现将颈髓分为颈1~4及颈5~8两段。颈髓1~4之间受损时,病情多较危笃,且[[病死率]]高,约半数死于现场或[[搬运]]途中。其主要表现为(图21):
A.呼吸障碍:多较明显,尤其是损伤在最高位时,患者常死于现场。患者因[[膈神经]]受损程度不同而表现为[[呃逆]]、[[呕吐]]、[[呼吸困难]]或呼吸肌完全[[麻痹]]等。
②下颈髓损伤:指颈5~8段颈髓受累,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病情较严重。其主要表现如下(图22):
A.呼吸障碍:较轻,因为虽胸部肋间肌受累但膈神经正常。
③胸髓损伤:胸髓损伤并不少见,患者因受损节段不同而表现出受累范围不同的运动及感觉障碍(图23)。在通常情况下,受累范围介于下颈段及胸腰段之间。
④胸腰段或腰髓膨大部损伤:主要表现为腰髓膨大部或稍上方处的脊髓受累,[[临床表现]]如下(图24,25):
A.运动障碍:髋部以下多呈周围性瘫痪征,视脊髓损伤程度而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全性瘫痪,轻者仅肌力减弱影响[[步态]],重者则双下肢呈[[软瘫]]状。
C.[[排尿障碍]]:因该节段位于[[排尿]]中枢以上,因此表现为中枢性排尿障碍,即呈间歇性[[尿失禁]](图26)。膀胱在[[尿潴留]]情况下出现不随意反射性排尿,与周围性排尿障碍有所差异。
⑤圆锥部脊髓损伤:[[脊髓圆锥]]部位于脊髓的末端,因呈锥状,故而得名。由于胸12至腰1处易引起骨折,因此此处的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十分见,其损伤时的主要表现如下(图27):
A.运动:多无影响。
⑥马尾受损:马尾受损见于上腰椎骨折,临床上多见,其主要表现如下(图28):
A.运动障碍:指下肢周围性软瘫征,其程度[[视神经]]受累状况差异较大,从肌力减弱到该支配肌肉的完全瘫痪。
(3)脊髓损伤平面的临床判定:脊髓损伤平面一般与骨折平面相一致,但其顺序数却因成人脊髓末端止于第1[[腰椎]]下端的[[解剖]]特点而与脊髓损伤平面顺序数不同。脊髓损伤时其椎节平面应该是:[[颈椎]]+1,上[[胸椎]]+2,下胸椎+3,圆锥位于胸12与腰1之间处。此外,临床上尚可根据受累[[肌肉]]的部位来推断脊髓神经根的受损平面,见表1。
(4)其他症状:根据骨折脱位的部位、损伤程度、脊髓受累情况及其他多种因素不同,脊髓损伤患者尚可出现某些其他症状与体征,其中包括:
(2)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鉴别: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鉴别一般多无困难,见表2:
(3)对严重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与脊髓横断性损伤的鉴别:这种鉴别在临床上为一大难题,用MRI、脊髓造影等特殊检查也难以区分。作者认为,在临床检查时,以下几点可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①足趾有自主性微动者表明属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图10)。
②马鞍区有感觉者属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图11)。
③缩肛反射存在者在急性期时多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图12)。
④有尿道球海绵体反射者多属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图13)。
⑤足趾残留位置感觉者系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⑥刺激足底、足趾有缓慢屈伸者多系脊髓完全性损伤(图14)。
3.不同损伤平面时的瘫痪特点 从[[大脑]]至马尾,不同平面受损时的受累范围及特征各异,尤其是[[运动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更有利于对受累部位的判定,现归纳如下(表3)。
4.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所致瘫痪的鉴别 每位临床医师都应对上神经元及下神经元受损所表现出的不同瘫痪特征有一个明确认识,以便于鉴别(表4)。
1.脊柱脊髓伤的诊断 在当前的设备条件下,对任何类型的[[脊柱骨折]]的诊断都应无太大困难。由于MRI的出现,使脊髓损伤与[[脊休克]]的鉴别诊断问题已有可能获得解决。但无论如何,[[临床诊断]]仍应放在首位。因此,对每位受伤者均要求按正规的临床检查顺序进行检查,在获取初步印象后再去做更进一步的特殊检查,这样更有利于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①上颈髓损伤:上颈段主要指颈椎第1、2节段。为便于表达,现将颈髓分为颈1~4及颈5~8两段。颈髓1~4之间受损时,病情多较危笃,且[[病死率]]高,约半数死于现场或[[搬运]]途中。其主要表现为(图21):
A.呼吸障碍:多较明显,尤其是损伤在最高位时,患者常死于现场。患者因[[膈神经]]受损程度不同而表现为[[呃逆]]、[[呕吐]]、[[呼吸困难]]或呼吸肌完全[[麻痹]]等。
②下颈髓损伤:指颈5~8段颈髓受累,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病情较严重。其主要表现如下(图22):
A.呼吸障碍:较轻,因为虽胸部肋间肌受累但膈神经正常。
③胸髓损伤:胸髓损伤并不少见,患者因受损节段不同而表现出受累范围不同的运动及感觉障碍(图23)。在通常情况下,受累范围介于下颈段及胸腰段之间。
④胸腰段或腰髓膨大部损伤:主要表现为腰髓膨大部或稍上方处的脊髓受累,[[临床表现]]如下(图24,25):
A.运动障碍:髋部以下多呈周围性瘫痪征,视脊髓损伤程度而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全性瘫痪,轻者仅肌力减弱影响[[步态]],重者则双下肢呈[[软瘫]]状。
C.[[排尿障碍]]:因该节段位于[[排尿]]中枢以上,因此表现为中枢性排尿障碍,即呈间歇性[[尿失禁]](图26)。膀胱在[[尿潴留]]情况下出现不随意反射性排尿,与周围性排尿障碍有所差异。
⑤圆锥部脊髓损伤:[[脊髓圆锥]]部位于脊髓的末端,因呈锥状,故而得名。由于胸12至腰1处易引起骨折,因此此处的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十分见,其损伤时的主要表现如下(图27):
A.运动:多无影响。
⑥马尾受损:马尾受损见于上腰椎骨折,临床上多见,其主要表现如下(图28):
A.运动障碍:指下肢周围性软瘫征,其程度[[视神经]]受累状况差异较大,从肌力减弱到该支配肌肉的完全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