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的版本间的差异
(→预防) |
(→常见症状) |
||
第54行: | 第54行: | ||
== 常见症状 == | == 常见症状 == | ||
− | === | + | === 典型症状 === |
+ | |||
+ | 一般的[[脂肪瘤]],有经验的医生,几乎都能做出明确诊断,一般的外科医生也可以做到70%-80%的准确诊断率。 | ||
+ | |||
+ | 表现为单个和多个皮下局限性肿块,或与血管球瘤并存,除肿瘤较大影响局部动作,或因压迫神经而引起疼痛外,一般无自觉症状,极少恶变。 | ||
+ | |||
+ | ==== 发生部位 ==== | ||
+ | |||
+ | 病变好发于颈、肩、背和腹部,亦可见于腹膜后和内脏,最常见于头、颈、臂和胸等部位皮下组织,约有7%皮损呈多发,多发皮损发育早,单发损害发育迟,到一定程度时即停止生长。 | ||
+ | |||
+ | ==== 单发性脂肪瘤 ==== | ||
+ | |||
+ | [[脂肪瘤]]形态不一,常呈扁球形,结节分叶状或蒂状的质软的皮下[[肿块]],有时为弥漫性[[肿块]],可推动,质软而有弹性,不与表面皮肤粘连,一般界限清楚,生长缓慢。除非肿物过大,压迫局部神经分支而产生疼痛感觉,一般无症状。大者达几公斤,一般肿物的体积达到一定大小后,常停止生长,呈静止状态。被覆表面皮肤正常,多数皮损直径<5cm,其底较广,挤压瘤体基部时,表面皮肤可呈“橘皮”样,为皮下脂肪内垂直走向皮肤的纤维束牵拉所致,有时可出现自发萎缩或钙化,液化的现象。 | ||
+ | |||
+ | ==== 多发性脂肪瘤 ==== | ||
+ | |||
+ | 可散在全身或局限于体表某部,数目在两个以上,甚至上百个,呈大小不一的,无痛性皮下结节,部分呈对称性生长,生长活跃时则有疼痛感,经常伴发于神经纤维瘤病。 | ||
+ | |||
+ | ==== 血管脂肪瘤 ==== | ||
+ | |||
+ | 具有典型[[脂肪瘤]]一切特征,多见男性中青年,有时有家族史,病程缓慢,好发于前臂、腰、股部,蚕豆或黄豆大小,有时能自行胀缩,伴疼痛感,其疼痛原因推测与血管球瘤有关,或为周围组织反应如[[水肿]],[[炎症]]的刺激或为[[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所致。 | ||
+ | |||
+ | ==== 综合征表现 ==== | ||
+ | |||
+ | [[脂肪瘤]]还可见于Gardner综合征的部分表现,此综合征表现为面部多发性[[骨瘤]],结肠多发性[[息肉]]、[[脂肪瘤]]、[[纤维瘤]]、[[纤维肉瘤]]和[[平滑肌瘤]]等。 | ||
=== 中医分型症状 === | === 中医分型症状 === | ||
+ | |||
+ | ==== 郁结伤脾型 ==== | ||
+ | |||
+ | 发于皮肤血肉筋骨之处,皆不痛痒,或软如绵,或硬如馒,皮色如常,不紧不宽,始终只似覆[[肝]]。 | ||
+ | |||
+ | ==== 湿痰凝结型 ==== | ||
+ | |||
+ | [[肿块]]多为单个,少数为多发性,大小不一,[[瘤]]体柔软如棉,推之可移动,皮色不变,生长缓慢。 | ||
== 临床检查 == | == 临床检查 == |
2017年12月24日 (日) 08:09的版本
脂肪瘤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瘤周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包囊,内有被结缔组织束分成叶状成群的正常脂肪细胞。有的脂肪瘤在结构上除大量脂肪组织外,还含有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即形成复杂的脂肪瘤。全身任何部位的脂肪组织均可发生,但很少发生恶变。中医学上属于“肉瘤”的范畴。
目录
[隐藏]病因
西医病因
各种类型脂肪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无活性状态),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等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段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脂肪细胞与周围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即脂肪瘤。
饮食因素
过度饮酒,经常进食肥肉、动物内脏、无鳞鱼或蛋黄等人群因为进食过多肥腻之品,高胆固醇食物,导致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
压力因素
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长时间可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
不良生活习惯
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使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组织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异常的脂肪组织,即“脂肪瘤”。
遗传性
少数病人有家族史或生后即有,多数学者认为与炎症刺激致结缔组织变性,组织内纤维小梁的腺管周围脂肪浸润或由于组织的淋巴供应和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还有人认为脂肪瘤的发病与脑垂体前叶性腺激素的分泌有关,另外还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病与先天性发育不良,全身脂肪代谢障碍以及肠营养不良所致,但证据尚不充分。
生理病变
位于真皮深层、皮下层,呈球形、结节状或分叶状外观,瘤体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包膜菲薄而完整,纤维组织由包膜向瘤体内分布纤维性间隔,形成小梁分支,将瘤体分隔成大小不等,比正常脂肪小叶为大的小叶,切面浅黄色,质软,脂肪油腻状,小梁内可见血管分布,毛细血管随小梁分支而进入瘤体,瘤体的血管分布常不均匀,在瘤体表面或一侧的血管较多。
细胞增生
当纤维组织增多达瘤体切面一半左右,即称纤维脂肪瘤,若血管成分增多达瘤体切面一半左右,则称血管脂肪瘤。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腔狭窄,有时伴血栓形成,瘤细胞大小、形态,类似正常脂肪细胞,有时可见灶性黏液变性,该区域出现泡沫细胞,小星形细胞,梭形细胞伴基质黏液样,称为黏液脂肪瘤,肿瘤偶见出血、坏死、钙化、液化或黄色瘤样变。
中医病因
脂肪瘤在中医学上属于“肉瘤”的范畴。中医认为脾主肌肉,由于思虑过度或饮食劳倦伤脾,脾气不行,津液聚而为痰,痰气郁结而成肉瘤。
预防
1.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脏器的新陈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皮下或内脏,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脂肪瘤。因此,脂肪瘤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肉类食品,每日限制再75g以下,品种应以瘦猪肉以及去皮的鸡,鸭肉为佳,但应避免吃肥肉,鸡、鸭的皮和加工的肉制品(如肉肠)等,此外鱼子、鱿鱼、动物的内脏,如肝、脑、肾、肺、肚(胃)肠均应严格限食。
2.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3.日常选用的油要多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类辛辣食品。
5.多饮水、多活动。
6.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常见症状
典型症状
一般的脂肪瘤,有经验的医生,几乎都能做出明确诊断,一般的外科医生也可以做到70%-80%的准确诊断率。
表现为单个和多个皮下局限性肿块,或与血管球瘤并存,除肿瘤较大影响局部动作,或因压迫神经而引起疼痛外,一般无自觉症状,极少恶变。
发生部位
病变好发于颈、肩、背和腹部,亦可见于腹膜后和内脏,最常见于头、颈、臂和胸等部位皮下组织,约有7%皮损呈多发,多发皮损发育早,单发损害发育迟,到一定程度时即停止生长。
单发性脂肪瘤
脂肪瘤形态不一,常呈扁球形,结节分叶状或蒂状的质软的皮下肿块,有时为弥漫性肿块,可推动,质软而有弹性,不与表面皮肤粘连,一般界限清楚,生长缓慢。除非肿物过大,压迫局部神经分支而产生疼痛感觉,一般无症状。大者达几公斤,一般肿物的体积达到一定大小后,常停止生长,呈静止状态。被覆表面皮肤正常,多数皮损直径<5cm,其底较广,挤压瘤体基部时,表面皮肤可呈“橘皮”样,为皮下脂肪内垂直走向皮肤的纤维束牵拉所致,有时可出现自发萎缩或钙化,液化的现象。
多发性脂肪瘤
可散在全身或局限于体表某部,数目在两个以上,甚至上百个,呈大小不一的,无痛性皮下结节,部分呈对称性生长,生长活跃时则有疼痛感,经常伴发于神经纤维瘤病。
血管脂肪瘤
具有典型脂肪瘤一切特征,多见男性中青年,有时有家族史,病程缓慢,好发于前臂、腰、股部,蚕豆或黄豆大小,有时能自行胀缩,伴疼痛感,其疼痛原因推测与血管球瘤有关,或为周围组织反应如水肿,炎症的刺激或为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所致。
综合征表现
脂肪瘤还可见于Gardner综合征的部分表现,此综合征表现为面部多发性骨瘤,结肠多发性息肉、脂肪瘤、纤维瘤、纤维肉瘤和平滑肌瘤等。
中医分型症状
郁结伤脾型
发于皮肤血肉筋骨之处,皆不痛痒,或软如绵,或硬如馒,皮色如常,不紧不宽,始终只似覆肝。
湿痰凝结型
肿块多为单个,少数为多发性,大小不一,瘤体柔软如棉,推之可移动,皮色不变,生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