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集解》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医方集解》医方著作清代医家汪昂所著,共三卷。

==

2.注重实用,尊古而不非今《医方集解》选方,以“诸书所共取,人世所常用”为宗旨,用药以简明专一、正中和平为首选,即使有一二攻坚泻热的“厉剂”,也必须是病情所必需者。对于药味幽僻,采制艰难,及所治属奇症怪病,以及未经后人实践验证的古方、药味庞杂超过20味者,则概不选录,总之以简明实用为原则。这就保证了《医方集解》所载之方,大多是用药平实、疗效确实,临床上用得上、用得起的好方。汪氏尊古而不非今,对于后世医家所创制的新方,只要理论上有一二新意,实践上证明有效,也多方采撷,加以选录。诸如之藿香正气散、李东垣的益气聪明汤、罗谦甫的秦艽鳖甲散、邵应节的七宝美髯丹等等,至今仍是广大临床医生的习用方。

3.独抒己见,按语别出心裁汪氏认为,古今方书,至为繁多,然立法制方、药性配伍、制剂方义,鲜有发明,不便于医者理解其制方之原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因而在《医方集解》每首医方之下,专列集解一节,选择诸家方论,专题加以评说。汪氏的《医方集解》简明扼要,切中肯綮,有助于读者掌握制方用方的真谛。如大补阴丸方集解云:“此足少阴药也。四者皆滋阴补肾之药,补水即所以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助阳光是也。加猪脊髓者,取其能通肾命,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也。”短短几句话,把大补阴丸的方义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除一般的正面评述之外,汪氏还以“昂按”的形式,对有关方剂中特别需要说明的问题独抒己见。汪氏的按语,大多注重反思,别出心裁,对于读者正确理解方义,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学习和应用==简介==

作者简介

编纂体例

《医方集解》是汪昂的代表作,全书共三卷,是一部方剂著作。汪氏慨于古今方书虽,然于方前只注治某病,而未尝发明受病之因,及病在某经某络: 一方之中,只注用某药,亦未尝发明药之气味功能入某经某络能治某病的原因。庸医执方医病,却不能治愈,甚或害死人,究其原因,当是脉象没有辨清楚,药性没有弄明白,用方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自金代成无己对张仲景著作进行诠证释方以来,历年数百竟未有继踵而释方书者,至明代始有吴鹤皋采辑古方,因病分门,撰为《医方考》一书,然而每证不过数方,且吴氏的著作只是一家之说,其在解释深奥的方剂理论方面,有的还没有达到透彻详尽。汪昂于是仿吴氏之意而采集历代常用之方,分门别类,详加训释,纂为《医方集解》以备读者临证之需。全书精选历代名方900 余首,计正方387 首,附方517 首,并据其治法分为21 类:首载补养之剂,以立养生保健之道;次载发表、涌吐、攻里之剂,取法汗、吐、下三途;复载表里、和解之剂,申明表里同治、和解之法;再列理气、理血之剂,阐述调治气血之法;继以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之剂,分治外感六淫之邪;后续除痰、消导、收涩、杀虫之剂,介绍内伤调治之法;终列明目、痈疡、经产之剂,以备专科采择之用。书末并附“救急良方”,以应仓猝之疾;再附“勿药玄诠”以知未病先防之要。在方剂分类中,一改以往方书按病证列方的编次惯例,采取以法统方的分类编排方式,从而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方剂分类体系。在方论阐释方面,汪氏先概述本类方剂的基本属性、功用、主治病证及病机大略,使医家深知受病有原因,治疗有规则;然后再分列正方,选取张仲景及后世常用之方,参阅历代诸家之说,上溯《内经》、《伤寒论》宗旨,下及明清诸家名言,博采约取,既有全用前人者,亦有出自心裁者,详细说明医方所适应的病症、药物组成、制剂用法,并重点剖析其性味归经、配伍意义;正方之下则详列与此方相关的附方,以示前人用药加减之法。此书名曰方解,实则病源、、脏腑经络 、药性、治法,罔不毕备,使方药医理一以贯之,宜用忌用开卷了然。==学术思想==

《医方集解》一书,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汪昂的医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人体的平衡协调,治病重在补偏救弊汪昂认为,人体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升降出入都应处于相对平衡 的状态。但人生天地之间,外有风寒暑湿之侵袭,内有喜怒忧思之烦扰,加上饮食劳逸之失节,常可导致阴阳失调,脏腑虚实,气血不和,升降失常,从而产生各种疾病。因此,治疗应补偏救弊,利用方药的阴阳偏性纠正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从而使人体恢复平衡协调的状态。在中说:“人之气禀,罕得其平,有偏于阳而阴不足者,有偏于阴而阳不足者,故必假药以滋助之。使气血归于和平,乃能形神俱茂,而疾病不生也。”又在“六味地黄丸”注释中说:“人之气禀不同, 故补阴补阳各有攸当,药者原为补偏救弊而设也。” 中医治疗疾病,无论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正治反治、治标治本、以及发表攻里、理气理血、祛风散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杀虫等等,都是为了纠正人体的偏颇,调整人体的功能失调。汪昂还特别强调五行的生克制化。如在“加味肾气丸”注释中引何柏斋云:“造化之机,水火而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火宜在下,水宜在上,则易交也。交则为既济,不交则为未济,分而离则死矣。乾始坤成,至其交合变化之用,则水火二气也。大旱物不生,火偏盛也;太涝物亦不生,水偏盛也。人之脏腑以脾胃为主,然脾胃能化物与否,实出于水火二气,非脾胃之能也。火盛则脾胃燥,水盛则脾胃湿,皆不能化物,乃生诸病。水肿之病,盖水盛而火不能化也,导水补火,使二气和平,则病去矣。” 又引李东垣《脾胃论》云:“人身水火,原自均平,偏者病也。火偏多者,补水配火,不必去火;水偏多者,补火配水,不必去水。”汪昂按:“此即《内经》亢则害,承乃制之义也。”可见,强调治疗疾病要补偏救弊,恢复人体的平衡协调,是汪昂的一贯主张。不仅如此,汪昂还十分重视方剂配伍的平衡协调,如在“六味地黄丸”注释中指出:“熟地温而丹皮凉,山药涩而茯苓渗,山茱收而泽泻泻,补肾而兼补脾,有补而必有泻,相和相济,以成平补之功。”以上内容充分体现汪氏强调平衡的学术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揭示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机制,也为后世治疗学上的“八法”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寻,无脉证可辨,致有暴死者。诸病之中,火病为多,不可以不加察也。”指出火邪有虚实燥湿郁火之分,多由忿怒、劳倦、肝肾虚损所致,而以脏腑气机失调为主,脏腑既可自病,亦可相互传变,故诸病之中以火病最多。又如在“除痰之剂”篇首云:“痰之源不一,有因热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热者,有因气而生者,有因风而生者,有因寒而生者,有因湿而生者,有因暑而生者,有因惊而生者,有多食而成者,有伤冷物而成者,有嗜酒而成者,有脾虚而成者。俗云百病皆由痰起,然《内经》有饮字而无痰字,至

病保健的重要性。在“补养之剂”中,共选正方42 首,附方54 首,是各类方剂中最多的,足见汪氏对补养健身方药的重视。在此类方剂中,既有滋阴、助阳、益气、养血之方,也有培补脏腑之剂,尚有驻容颜、乌髭发、益寿延年之品。在《勿药玄诠》中说:“人之有生,备五官百骸之躯,具圣知中和之德,所系非细也。不加葆摄,恣其戕伤,使中道而夭横,负天地之赋畀,辜父母之生成,不祥孰大焉? 故《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兹取养生家言浅近易行者,聊录数则,以听信士之修持。又将饮食起居之禁忌,撮其大要,以为纵恣者之防范,使人知谨疾而却病,不犹胜于修药而求医也乎?”基于上述思想,汪昂乃征引《内经》养生之论及儒、释、道三家修炼之法,以备世人采用。如引《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又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文虽不多,但却是《内经》养生的精华。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须适应自然界阴阳气候的变化,随时避免外来邪气的侵害,才能保持天人相应的平衡协调状态。同时,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小天地,也要维持阴阳的平衡协调,而要达到这样的境地,就必须做到精神乐观,饮食有节制,起居有定时,劳逸相结合。这样自会形体壮盛,精神充沛,既能防病,又能延年。对于养生防病的具体方法,汪氏乃引贯彻三教的“调息之法”、苏子瞻的、佛门道教的“小周天”、《道经》的“六字诀”以及、 、十六事宜等,这些方法简便易行, 实出于汪氏的良苦用心。另外,汪氏还载列了风寒湿等诸伤以及饮食起居之禁忌,作为纵恣者之防范。如对色欲过度耗伤肾精的危害,指出:“夫精者,神倚之如鱼得水,气依之如雾覆渊,不知节啬,则百脉枯槁,交接无度,必损肾元。外虽不泄,精已离宫,定有真精数点,随阳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烟焰,岂能复返于薪哉!”这一告诫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医方集解》问世后,曾多次翻刻刊行,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所载,现存版本共有79 种,影响很大,流传极广,成为临证习方者的必备医籍,后代如《成方切用》等诸多方书均仿其体例编次,现代方剂学教材亦参照其分类法编纂章节。谓:“是书既出,遂为后世方剂学之圭臬。” 总之,《医方集解》选方广博而精当,内容丰富而实用,并引录大量著名医家论述予以诠释,实为后学之重要参考。正如汪氏在中所云: “医书浩瀚,泛览为难。是用裒合诸家,会集众说, 由博返约,用便搜求,实从前未有之书,亦医林不可不有之书也。”== ==

学术特点及临床指导意义

1.全面学习,重点掌握《医方集解》作为一部中医临床人才必读的方剂学专著,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学习,并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全书所载700余首方剂中,388首正方应当是需要着重掌握的要点。而每首方剂中,其主治、来源、适应证、药味组成、炮制方法、方义和附方,都是需要全面学习的内容。利用歌诀帮助记忆,一直被认为是学习中医方剂的一条捷径。汪氏曾编有《汤头歌诀》一部,可以参考使用。如果方便的话,在全面学习、重点掌握的基础上,自编一套《医方集解》歌诀,以便应用。

2.旁搜博采,由博反约《医方集解》是一部理、法、方、药紧密结合,辨证论治相互贯通的方书。“虽名方解,然而病源脉候、脏腑经络、药性治法,罔不必备。”所以有人总结“此书之长,在于辨证论方。”汪氏的辨证论方,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之旨,下逮金元四大家诸贤之论,汇集数十家方剂研究之精髓,并参与己见,博观约取,从而达到了裁议精当、融会贯通的境地。借鉴汪氏旁搜博采,由博反约的方法学习《医方集解》,应当是把握《医方集解》精神实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3.验证临床,发展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临床实用,是《医方集解》的最主要的编撰特色。学习《医方集解》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正确把握中医基本方剂的制方规律、药性方义、应用要点,发展创新中医的方剂理论,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学习应用前人的方剂,重要的是学习其方法,把握其规律,紧密结合临床脉证,巧加化裁,灵活运用。切忌胶柱鼓瑟,不知变通,“拘执死方以治活病”,以致贻误病情,“误世殃人”。此外,近代以来,乃至当代,中医方剂应用和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医方集解》中所涉及方剂的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剂改研究的报道数以万计,这些都需要及时了解和借鉴,从而不断促进中医方剂学的创新和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方剂博大精深,《医方集解》中所载,毕竟只是各科各门的代表方而已。个别医方的选录与评按,也还存在有不尽妥当或不合时宜的内容,读者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加以鉴别和摒除。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医方集解》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医方集解》》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