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时病论》外感病专著。八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书籍背景

《时病论》是首部以《内经》运气理论系统阐述外感病的专著。本书以四季分类,每季分为新感病邪即发和前季感邪越季而发两部分,顺序编为八卷,另附13篇医论。清·雷丰撰于1882年。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分述春温、风温、温毒、伤风、泄泻、痢疾、中暑、疟疾、湿温、秋燥、咳嗽、伤寒、冬温等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病理、症状特点,以及辨证立法的依据,次列作者自拟诸法及选方。有较高的临床实效,近代医家颇多采用。附论中以运气推究病因也值得进一步探讨。本书有多种刊本,197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时,作了部分删节。==作者==

雷丰,晚清医家。字松存,号少逸、侣菊,浙江三衢(今衢州)人,天资聪颖,诗书画皆擅长,有三绝之誉。其父逸仙,习医于程芝田;自闽浦来衢,即悬壶于市,著《逸仙医案》二卷。雷丰幼承父训,推崇《内经》之学,历览诸家医书,引伸触类,结合长期实践,以一年中杂病少而时病多,且前人论时病之书甚少,遂加意精研时病,颇有心得。其曰“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知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且防何时而变,决何时而解,随时斟酌”,因撰《时病论》。==内容介绍==

《时病论》主论湿热性质时行温病,其论多为季节性常见、多发病,传染性多不及《温疫论》等所论疾病强烈,或为温疫的小规模流行。虽然没收录烈性传染病(瘟疫),但很好补充了瘟疫内容,完善了瘟疫的理论和治疗。该书瘟疫治疗以脾胃内伤为基础,健脾化湿、清解少阳,佐以清热解毒、调畅气机,处方用药多属辨证用药,保留了部分特殊毒性药物。《时病论》(一卷)以《》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阂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首先分述春天的春温、风温、伤风等;夏天的泄泻、痢疾、中暑等;秋天的疟疾、湿温、秋燥等;冬天的咳嗽、伤寒、冬温等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病理、症状特点以及立法依据。次列作者自拟的治疗“诸法”和常用成方,最后,附以自己的临证验案,作为印证。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密切,作者所拟的一些治法,都是从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方法切实可有,疗效较高,向为近世家所推崇和应用。是一本学习研究时令病很有价值的著作。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时病论》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时病论》》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