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蒙筌》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刊于1525年。卷首有历代名医图,并总论药性。卷一-十二分为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及人部等10部,载药742种。

简介

《本草蒙筌》药学著作。十二卷。明·陈嘉谟撰。刊于1525年。卷首有历代名医图,并总论药性。卷一-十二分为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及人部等10部,载药742种。每种药所论内容有气味升降、有毒无毒、产地、优劣、采集、所行诸经、七情所具、制度、藏留、治疗之宜,应验诸方及药图等,末附按语,以抒己见。对于各种药物的特征和用途辨析较详,论述药物炮灸,有其独到之处,现存多种明刻本,1991年出排印本。

《本草蒙筌》又名《撮要便览本草蒙筌》、《撮要本草蒙筌》。全书共收入药物448种,附录388种,并附有应验诸方和插图,可谓图文并茂。 ==背景==

《本草蒙筌》是明代早期很有特色的中药学入门书,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一卷的开头,专门列出了自己曾经参考过的“历代诸家本草”,其中,《本草蒙筌》赫然在目。   

陈氏鉴于当时所流行的几部《本草》不能适合他授徒的需要,正如他在本书的自序中说:“如《大观》(即《大观本草》)则意重而寡要;如《集要》(《本草集要》公元1495年,明弘治吕年,王纶编著)则词简不赅;至于《会编》(《本草会编》约在公元1523-1528年,明嘉靖2-7年,汪机编著),喜其详略相因,工极精密矣,借又杂采诸家而讫无的取之论,均未足以语完书也。”因此,他在《本草集要》等书的基础上吸取诸家之长,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修订,计12卷。经7年时间,五易其稿而成。 ==内容 ==

本书载药742种,内容有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品种鉴别、炮制方法、药性口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七情、服法等。其体裁是按声律写成对偶句,以便记诵。所以李时珍对本书的评价是:“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名曰蒙筌,诚称其实。”==图书==

本次对《本草蒙筌》的整理,是以崇祯元年刘孔敦本为底本,补入书林刘氏刊本的“凡例”,并参照万历元年(简称明本),崇祯元年释在喆本(简称喆本),明书林刘氏刊本(简称刘本)校注而成。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将繁体字改为标准简化字,采用简体横排、现代标点。凡底本与校本有异,而文义均通者,悉依底本;对底本明显错别字、异体字、通假字予以径改;底本附列药物前加“o”以示区别,今改前空一字;书中正文用“排偶声律”体例写成,故均按对仗排偶句方式标点,文中夹杂的叙述句及引文均按一般句式标点。本书插图系据底本原图复制,力求保持原书原貌。 内容 总论

出产择地土 凡诸草本、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谚云:一方风土养万民,是亦一方地土出方药也。摄生之士,宁几求真,多惮远路艰难,惟采近产充代。殊不知一.种之药,远近虽生,亦有可相代用者,亦有不可代用者。可代者,以功力缓紧略殊,倘倍加犹足去病。不可代者,因气味纯驳大异,若妄饵反致损人。故《本经》谓参、耆虽种异治同,而芎、归则殊种各治足征矣。他如齐州半夏,华阴细辛,银夏柴胡,甘肃枸杞,茅山玄胡索、苍术,怀庆干山药、地黄、歙白术、绵黄耆、上党参、交趾桂。每擅名因地,故以地冠名。地胜药灵,视斯益信。又宜山谷者,难混家园所栽,芍药、牡丹皮为然;或宜家园者,勿杂山谷自产,菊花、桑根皮是尔。云在泽取滋润,泽傍匪止泽兰叶也;云在石求清洁,石上岂特石菖蒲乎?东壁土及各样土至微,用亦据理;千里水并诸般水极广,烹必合宜。总不悖于《图经》,才有益于药剂。《书》日:慎厥始,图厥终。……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本草蒙筌》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本草蒙筌》》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