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髎穴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下髎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下髎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部,当中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中,布有第四骶神经后支和臀下动、静脉分支。主治少腹疼痛,肠鸣泄痢大便下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痛,阴痒,腰骶痛,下肢瘫痪,及坐骨神经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功用

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定位

位于中髎内下方,正当第4骶后孔处。


Akupixblub34.jpg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穴区内有臀中皮神经,深层有骶外侧动脉分支和第4骶神经后支肌支分布。

主治

主治少腹疼痛,肠鸣泄痢大便下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痛,阴痒,腰骶痛,下肢瘫痪,及坐骨神经痛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应用

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痒

运动系统疾病:腰骶痛下肢瘫痪,及坐骨神经痛等。

配伍应用

长强治便秘;

风市昆仑,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筑宾太溪,有补肾调经,和血止血的作用,主治痛经崩漏。

别名

下窌。

名称释义

下,与上三髎穴相对所处为下也。髎,孔隙也。下中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下髎。

髎,又作窌,骨孔。穴当第四骶后孔部,应居八髎穴之最下,故名。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下髎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下髎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