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结核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乳房结核.jpg

乳房结核又称结核性乳房炎,是乳房的一种慢性特殊性感染。中医对本病亦有深刻的研究,根据形成的原因不同,称本病为“乳痨”、“乳疬”、“乳癖”等,是以乳房结块如梅李,不痛,边界不清,皮肉相连,肿块化脓溃后脓出稀薄,疮口不易收敛,病程缓慢为主要表现的结核性疾病。

病因

西医病因

皮肤损伤(30%):

本病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由于其乳房的血运及淋巴循环均显著活跃,加之乳汁淤积,婴儿吸吮所致乳晕,乳头皮肤损伤,有利于结核杆菌逆行传播而致感染和发病。直接感染时,可自乳房皮肤伤口及扩张的乳腺导管开口处直接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30%):

当全身健康状况或免疫功能低下时,如严重的营养不良、外伤等,均易导致结核菌的感染。结核菌感染的来源为:全身性播散性结核,如肺粟粒性性结核经血运播散而发生乳房结核。由纵隔、锁骨上下淋巴结、腋淋巴结等结核感染,逆行侵及乳房。邻近组织、器官结核感染的直接蔓延,如肋骨、胸壁结核等。

中医病因认识

多由素体肺肾阴虚,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火凝结而成;或由情志内伤,肝郁化火,耗伤阴液,痰凝气郁而成;或由肺痨瘰疬肾痨等病继发。

预防

乳房结核是一种特殊炎症,多由其他器官的结核灶蔓延而来。积极的治疗原发病灶,可减少乳房结核的发生。

注意事项

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常见症状

1.疼痛

急性单纯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胀痛,局部皮温高、压痛、边界不清的硬结、触痛。

2.发炎症状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出现较明显的硬结,触痛更加,可伴有寒战、高热、头痛、无力、脉快等全身虚状,及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3.脓肿

由于治疗措施不得力或病情进一步加重,局部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大小不等的感染灶相互融合形成脓肿。脓肿可为单房性或多房性。浅表的脓肿易被发现,而较深的脓肿波动感不明显,不易发现。如果乳腺炎病人全身症状明显,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要注意进行疼痛部位的穿刺,待抽出脓液或涂片中发现白细胞来明确脓肿的诊断。

临床检查

活动期血沉加快,混合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结核菌素试验活动期为强阳性。

脓液涂片检查无脓细胞,有时可发现结核杆菌。

胸部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有结核性肋骨骨体炎存在,或肺部有显著的结核病灶。

必要时取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检查。

诊断鉴别

诊断

①患者多为哺乳期妇女,尤其以初产妇为多见,发病前多有乳头皲裂破损史及乳汁淤积不畅史。

②局部症状:乳房红肿热痛化脓。患侧腋窝淋巴结可有肿大。

③全身症状:寒颤、高热、烦躁、乏力、便干等。

④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加。化脓时局部抽吸可有脓性分泌物。

鉴别诊断

1.急性乳腺炎

初起多发生在乳腺某一区段,而炎性乳癌细胞广泛浸润皮肤网状淋巴管,所以病变累及大部分乳房,且皮肤呈桔皮样外观。

2.炎性乳腺癌

乳房内可触及巨大肿块,皮肤红肿范围甚广,但局部压痛及全身中毒症状均较轻,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找到癌细胞确定诊断。

并发症

1.脓毒血症菌血症

病程进入急性化脓性乳腺炎阶段,病人可并发脓毒血症菌血症,此时病人持续高热、面色潮红、谵妄,可出现转移性脓肿。

2.乳房瘘管

成脓期脓肿可向内或向外破溃,形成皮肤破口和乳腺瘘管,如处理不当可形成长期不愈的脓瘘或乳瘘,临床可见从瘘管排出乳汁及脓液。

治疗

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

1.全身治疗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等。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抗结核治疗 适应于肿块直径在0.5cm以内的病理确诊病人。常用药物:异烟肼(雷米封)片0.2g,3次/d,口服;利福平片0.6g,每天早上1次口服;链霉素针0.5g,2次/d,肌内注射。

3.手术治疗 适应于肿块直径在1.0cm以上病例。

(1)结节型术式:在抗结核药物配合下,行病灶切除术。手术中应注意:病灶清除干净,止血彻底,局部以链霉素浸润,伤口缝合不放置引流,略加压包扎。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1~2个月。

(2)融合型和硬化型:凡病变超过一象限或占乳房的1/3以上,可在抗结核药物配合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此两型病变使乳房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且硬化型多见于中年以后的妇女,乳房功能已近消退而萎缩,并且有并发癌的可能性,虽可作病灶切除,但以单纯乳房切除较为彻底。

(3)溃疡型或有瘘管形成:在大剂量抗结核药物及一般抗生素应用的配合下,于感染控制后,行乳房区段切除或单纯乳房切除。往日采用抽脓、搔刮、窦道烧灼和换药等措施,非根本的疗法。为避免病变向四周及胸壁蔓延扩散,仍以乳房区段切除或单纯乳房切除为原则。

如肿大的腋窝淋巴结与乳房病变相同,或淋巴结成团,或有化脓,或有向皮肤浸润之倾向,均应一并切除。但对仅有脓肿形成,也可在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行脓腔穿刺抽脓、冲洗。并向内注入链霉素针剂1.0g,每2~3天1次,至完全愈合。此法可保留乳房,保证生活质量。

关于手术前后用抗结核药的应用,以术前2周至术后4周为妥。

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一)气滞痰凝

多见于初起阶段。乳房肿块,形如梅李,推之不移动,硬而不坚,不红不热,不痛或微痛,以后逐渐与皮肤粘连;伴心情不畅,胸闷胁胀: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辨证分析:体质素虚,肺肾阴虚,阴虚则火旺,火灼津为痰,痰火凝结,更兼肝气郁结,气滞痰凝,阻于乳络,而致乳房肿块质硬;肝气郁结,故心情不畅,胸闷胁胀;苔腻、脉滑为气郁痰凝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开郁散消瘰丸加减。

(二)正虚邪恋

多见于成脓或溃后。乳房肿块增大变软,皮色微红微肿,压痛或隐隐作痛,久则可有乳头溢脓溢血;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发病后失于治疗或治疗不当,正气渐虚,痰热之邪未能清除,故乳房肿块增大;热盛肉腐,肉腐为脓,故肿块变软,皮色微红微肿;病变蔓延至乳络,故乳头溢血溢脓;舌红、苔黄、脉数为有热之象。

治法:扶正托里透脓。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三)阴虚火旺

多见于后期。溃后脓出稀薄,有败絮状物,疮口日久难敛,形成慢性溃疡或窦道;伴潮热盗汗,颧红形瘦,食欲减退;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以致耗伤气血,阴虚更甚,皮肉不得气血之濡养,故疮口日久难愈,脓水清稀;阴虚而虚火上炎,故见潮热盗汗、颧红、形瘦等症;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六味地黄汤清骨散加减。

二、外治法

(一)初起

阳和解凝膏回阳玉龙膏桂麝散敷贴。

(二)成脓

乳痨合并感染,肿块波动明显时,宜切开排脓。

(三)溃后

切开排脓后或溃后疮口有腐肉,可用红油膏五五丹七三丹盖贴;腐脱新生,可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等外敷;已形成窦道,可用红升丹白降丹药捻插入,外盖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纱条或生肌玉红膏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多吃粗粮:多吃全麦食品、豆类和蔬菜,控制动物蛋白的报入,同时注意补充适当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硒是抗癌之王,能有效抑制癌细胞。

饮食适宜

1、宜吃食用藻类;

2、宜食清淡食物;

3、宜食行气散结之品;

4、宜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

5、宜吃大豆食品对乳房健康大有裨益。

饮食禁忌

1.要少吃高脂肪食物;

2.忌食辛辣刺激性调味品或食物;

3.少饮咖啡,少喝酒;

4.少吃油炸食品;

5.少吃或者不吃蜂蜜。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乳房结核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乳房结核》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