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理论
一、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因素,是测评人格的基本单位。
人格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把特质分成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在研究人格
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同特质。个人特质指的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
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中
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个~10个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是
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现出来。往往只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理论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
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与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观点相同。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制约表
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人格的内在因素。
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从根源特质可以区分出这两种特质。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
定,如16PF中的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环境特质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忧虑性,
有恒性等。
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具有动力特征,使个体朝向某一目标。包括生
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
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作用的根源特质,从而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
格因素调查表”。他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的人身上的表现有程度上的
差异。所以可以对人格进行量化分析。
(三)现代特质理论
1.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
(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
(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
(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
这三个因素上的不同程度的表现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格特点。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
森克人格问卷,这个量表在人格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人格大五理论
塔佩斯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
开放性(openness):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
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
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麦可雷和可斯塔编制了
“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定量表之一。
3.七因素模型
特里根等人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了七个因素,构成了七因素模型。这七个因素是:正情
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
二、类型理论
类型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德国,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
即人格类型上的差异。类型理论主要有三种:
(一)单一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是根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
最典型的单一类型理论是T型人格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法利提出来。T型人格是一
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T型人格的细分:
根据冒险行为的性质分为:T+和T-。
T+:表示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方向。如赛车,探险等。
T+型人格根据活动特点又可分为:体格T+类型和智力T+类型。
体格T+:如运动员。
智力T+:如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探新。
T-:表示冒险行为朝向破坏性质,如酗酒、吸毒、暴力等。
(二)对立类型理论
依据某一人格特性的两个相反方向来确定的。
1.A—B型人格
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类型,人们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用到这种
人格类型。
A型人格:性格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有时间紧迫
感和竞争意识,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处于紧张状态。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一种不安定性人格。
B型人格:性情温和,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可以胜任需
要耐心和谨慎思考的工作。
2.内—外向人格
由瑞士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
学说。
内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
外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
内向人格的特点: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交往面窄,有时会出现适应困难。
外向人格的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外露,热情,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
敏捷等。
三、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代表,他的人格理论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人格动力论:
人格的核心是人内在的心理事件,这些心理事件发动了行为,或构成了行为的意图。人的行
为的动机来源在于心理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先天的驱力和本能。行为的动机通常是无意识的。
(二)人格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成分:
本我(id):本能需要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super ego):遵循理想原则。
本我是无意识部分,自我和超我是意识部分,属于人格控制系统。
(三)自我防御机制
是指自我所运用的心理策略,以此保护自己避开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种种冲突。常见的有:
1.压抑;2.投射;3.合理化作用;4.反向作用;5.升;6.转移等。
(四)人格发展观
弗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概念解释个体
心理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