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气化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目录
[隐藏]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气化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别名
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汽化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汽化治疗臀肌挛缩症;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手术名称
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气化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分类
ICD编码
83.9101
概述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与反复的肌肉注射有关。手术松解对改善功能、形体、步态有很好的效果。术后步态和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0.6%~95.9%。但是,开放手术创伤大,切口长、术后组织反应重、渗出多,有的形成血肿,影响伤口愈合或并发感染。有的以切口为中心形成新的索条状瘢痕束带。关节镜监控下手术松解,不广泛剥离肌肉组织,创伤小、出血少,可有效地防止局部血肿形成。不必担心伤口裂开,术后组织反应轻,有利于早期功能练习和康复。
适应症
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气化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适用于:
注射性臀肌挛缩,臀大肌变性纤维化,肌肉的伸缩功能和弹性改变。臀部外上象限注射部位皮肤与皮下筋膜粘连,呈“酒窝样”凹陷。由于臀肌挛缩带影响臀肌发育,臀部出现挛缩带和凹陷沟,特别是屈髋内收时明显(图3.18.8.1-1)。下蹲受限,臀部变尖呈锥型,坐位及下蹲双膝不能并拢。下蹲时髋关节呈外展位,双膝分开呈蛙式位弹响或触及弹动感。形体和步态发生异常改变,走路下肢呈外“八”字步态。交腿试验、Ober征和4字试验呈阳性。
禁忌症
1.臀部和全身有化脓感染病灶。
2.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的严重臀肌挛缩。
3.开放手术后局部严重瘢痕者。
术前准备
术前将股骨大转子、臀肌挛缩纤维束带、坐骨神经的走行及关节镜手术器械入口标记。两侧分次消毒、铺巾和手术。在臀肌挛缩带区注射含有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50ml,注入皮下组织,以便止血。为防止局部出血,保持术中视野清晰,灌注液以每3000ml生理盐水加入肾上腺素液1mg,进行持续冲洗。
麻醉和体位
1.采用硬膜外或全麻。
手术步骤
1.在股骨大转子顶点向下2~3cm处切开5mm,插入骨膜剥离子,沿皮下组织深筋膜下和臀肌挛缩带的表面之间进行钝性分离,其腔隙约5cm×5cm,刨削并吸出腔内脂肪组织,作为工作腔隙(图3.18.8.1-2,3.18.8.1-3)。
2.在臀肌挛缩带两侧旁开3~4cm,切开5mm小口,作为射频汽化电极和排水通道。生理盐水充盈腔隙后,在关节镜监视下用刨削刀或髓核咬钳将臀肌挛缩带表面的脂肪组织清除,冲洗干净,保持视野清楚便于手术操作。
3.找到臀肌挛缩带的边缘,用等离子刀切割臀肌挛缩束带(图3.18.8.1-4)。
4.关节镜与射频电极的工作角度为45°~60°便于手术操作。
5.手术操作 由浅入深逐层切断挛缩带并非切除。边切割、边止血,同时进行髋关节被动屈曲内收、内旋、外展活动,直到髋关节活动不受限、无弹响,无活动性出血为止。如果挛缩带深在,靠近坐骨神经较近和关节镜下操作困难者,可附以小切口。
术中注意要点
1.手术前应将坐骨神经、臀上和臀下神经及股骨大转子标出,以便术中操作注意。
2.术中应远离坐骨神经和臀上血管,以免误伤。
3.应尽量避免剥离肌肉组织,以免出血。
4.应注意股骨大转子后方臀肌附着处的松解。
5.如果创面较大,术中渗出多,可放置引流管,防止血肿形成。
6.术后侧卧或仰卧,冰袋压迫止血。有液体渗出时应更换外敷料,保持伤口干燥。
术后处理
手术后24h可下地行功能练习,以防粘连。术后可以进行下蹲练习和交腿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