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性软骨瘤
软骨瘤可发生在骨内又称中心型(内生软骨瘤)、骨表面又称边缘型(骨膜软骨瘤)、可以是单一病灶,也可以是多发的(内生软骨瘤病),软骨瘤也可伴有软组织血管瘤(Maffucci综合征)。
目录
内生性软骨瘤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如内生软骨瘤诊断成立,则应行病灶刮除术及自体骨植骨术。手术疗效较好,手术中应特别注意勿将软骨块移植到软组织中。如果需要第二次手术,则应将第1次入路经过的组织一并切除。如果有恶性变或复发可采用局部整块切除。必要时可做截肢术。
(二)预后
手部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罕见复发。其他部位肿瘤术后易复发,且可恶变。
内生性软骨瘤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二)发病机制
1.大体检查 手术刮除所得标本中可见肿瘤组织呈浅蓝色的透明软骨,质地坚实,但亦可因黏液样变性而变柔软,患骨的骨皮质常有膨胀性改变,骨皮质薄如蛋壳。骨皮质的内膜面由于受肿瘤侵蚀使其边缘呈分叶状,单发内生软骨瘤病变较小,但在长管状骨则病变有时较大。应该注意越大的软骨病灶,软骨肉瘤的可能性越大。
2.显微镜检查 大多数内生软骨瘤是由许多透明软骨小叶所组成。在小叶中软骨细胞居于形成很好的陷窝中。这些软骨细胞典型的是细胞较小,苍白、胞质不清楚,有小而圆染色深的细胞核。偶然可见有双核细胞。如果这些细胞多,应该考虑软骨肉瘤的可能性。特别是当这样的肿瘤不是发生在手、足部位时,内生软骨瘤常有钙化区,其中细胞可以表现为退行性变或坏死,具有增大、不规则的丰富的细胞核。检查中应注意,不要将其误认为是软骨肉瘤。内生软骨瘤中细胞的成熟程度变化较大,特别是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常可见到细胞数目多,有增大的丰富的不典型的细胞核及双核细胞。上述特点一般是用来区别良性内生软骨瘤及软骨肉瘤的组织学特点,然而不能用这些特点诊断手、足部位的软骨肿瘤。这个部位放射学的诊断更为重要。单发内生软骨瘤如发生骨皮质侵蚀破坏及肿瘤膨胀到软组织中,则是恶性变的指征。
内生性软骨瘤的症状
单发的内生软骨瘤是髓腔内的肿瘤,是由透明的软骨小叶所组成。发病年龄常在30~40岁,男女比例相同。病人通常无特殊症状,或是出现无痛性肿胀来就诊。如有病理骨折可出现疼痛,常于拍摄X线片时发现肿瘤。在长管状骨、骨盆及肩胛带出现疼痛症状,应注意有无恶性变。一般无全身症状。
好发部位:一般说来内生软骨瘤侵及的骨骼很少被软骨肉瘤所侵及。单一的内生软骨瘤约有40%~65%发生在手部,发生在足部较少。在手内,近节指骨是最好发部位,约占40%~50%的病例。其次是掌骨(约15%~30%),中节指骨占20%~30%,很少位于末节指骨(约5%~15%)。各指的发生率以中指最多,其次是环、小指,再次为示指,拇指最少见,在腕骨属罕见(少于2%)。在足部,发病率约占全部内生软骨瘤的6%,好发部位依次为趾骨、跖骨、距骨。
内生软骨瘤在长管状骨中发病约为25%,且上肢发病多于下肢。典型部位为肱骨、股骨、胫骨。髂骨是软骨肉瘤好发部位,而内生软骨瘤发病在髂骨者只有3%。颅骨、面骨、髌骨、跟骨、胸骨、肩胛骨、尺骨及脊柱为罕见的发病部位。
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通常位于干骺端的中心。当骨骺闭合后,肿瘤的部位可向骨干或骨骺端推移。在手足部则位于短管状骨骨干的中心。
青少年患者多见,好发部位为手、足骨,肿瘤生长缓慢,可长达数年或十数年,局部肿块,疼痛不明显。X线片显示髓腔内溶骨性破坏,有时有钙化斑,骨皮质膨胀变薄,无骨膜反应。
内生性软骨瘤的诊断
内生性软骨瘤的检查化验
指骨单发性内生软骨瘤在X线上的表现是典型的:常为一个局限的、边缘整齐的,呈分叶外形的椭圆形透明阴影。常为中心位,骨皮质变薄。肿瘤周围有一薄层的增生硬化征象。在阴影内可见到散在的沙粒样致密点。这是软骨瘤在X线方面的主要特征。发生在掌骨或跖骨的单发内生软骨瘤,其X线特征与指骨基本相似,但肿瘤阴影较大,常偏向于骨端,骨皮质膨胀亦较显著。发生在长骨干中的单发内生软骨瘤,常表现为位于中心或偏心的髓腔内病变,有大小不同的溶骨性病变,伴有钙化阴影,骨皮质边缘常呈分叶状侵蚀。位于扁平骨或不规则骨中的单发内生软骨瘤,常无典型表现,单凭X线有时诊断困难。单发内生软骨瘤有时合并病理骨折,也为X线特点之一。
内生性软骨瘤的鉴别诊断
1.骨囊肿 多发生于青少年,以肱骨、股骨最多见,位于干骺端,与骺板相连或相隔,常发生病理性骨折。X线片上亦为局限性溶骨性破坏,但较透明。囊腔为空腔,内含少量液体,囊壁为纤维组织及新生骨组织,镜下偶见多核巨细胞。
2.纤维异常增殖症 多发生于10~30岁,以股骨、胫骨、肋骨多见。症状不明显,常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检查为局限性溶骨性破坏,病灶呈磨砂玻璃样。病理检查见肿瘤组织为灰白色,硬韧如橡皮,内有砂砾样物。镜下为纤维组织及化生骨。
内生性软骨瘤的并发症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