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山茶果
来自中医百科
【药名】刺山茶果
【汉语拼音】ci shan cha gu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g[Gymnosporia variablis Loes.]
【功效】和脾止痢
【科属分类】卫矛科
【主治】痢疾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河岸。
【采收和储藏】8-9月,果熟时采集,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
【动植物形态】刺茶 灌木,高达3m。1-2年小枝刺状。叶柄长5-10mm;叶片窄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1-3.5cm,先端钝或圆,边缘有细密浅锯齿。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约1cm,先端二歧分枝,分枝上各有1个至二回分枝的小聚伞;花黄白色,直径达5mm,5数;花盘稍肥厚;雄蕊着生花盘之下;子房3室,花柱短,柱头3裂。蒴果紫棕色,倒圆锥形,直径1-1.5cm,果梗长约1cm。种子每室1-2颗,紫棕色,基部有细小假种皮。
【功效分类】和脾止痢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
【性味】涩;酸;温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茶的果实。
【出处】《中华本草》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刺山茶果》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