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粘病毒科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文名称

副粘病毒科

英文名称

Paramyxoviridae

分类类型

分类

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副粘病毒科

副粘病毒科成员

副粘病毒科基本特性

副黏病毒形态具有多形性,通常为球形,直径150nm-350nm。但有的病毒粒子甚至呈线状。病毒囊膜上有2种糖蛋白突起和1种基质蛋白(M),糖蛋白突起的长度一般为8-12nm,其中有1种糖蛋白突起在副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中具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称为HN。在麻疹病毒中仅有血凝素活性,称为H蛋白。在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均缺少,称为G蛋白。另一种糖蛋白突起具有细胞融合活性,称为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即F蛋白,F蛋白由两个二硫键连接F1和F2而形成。在病毒的包膜里面是核衣壳,也称为RNP核心。仙台病毒的核衣壳大约由2600个衣壳蛋白(NP)、300个P蛋白和50个L蛋白组成,其中NP蛋白与单一的负链RNA组成螺旋对称型核心结构并在核心中包含P蛋白和L蛋白,病毒核心相当稳定

副黏病毒核酸为单分子负链RNA,相对分子质量5-7×106d,长度约15500bp,包含6-10个基因不等。如呼吸道病毒属的仙台病毒有6个基因,腮腺炎病毒属SV5有7个基因,肺病毒属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有10个基因。在病毒基因组的3’端有一段由50bp组成的先导区,5’端有50bp的尾部区,它们负责病毒的转录复制调控。每两个基因之间还有间隔区,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麻疹病毒的基因间隔区一般为3bp长,腮腺炎病毒基因间隔区变化范围在1-47bp之间,肺病毒为1-56bp。

副黏病毒蛋白主要有NP蛋白、P蛋白、C蛋白、V蛋白、L蛋白、M蛋白和一些糖蛋白。核心蛋白NP又称为N蛋白,它由489-5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531667-57896kD。NP蛋白含有2个功能域,其N端为RNA结合域,约占整个NP蛋白长度的80%,且高度保守,NP蛋白C端的20%的区域保守性较差,含有磷酸化位点和抗原决定位点,尽管C端不影响NP蛋白与模板RNA的结合和组装,但缺少C端尾的NP蛋白结合模板RNA之后并不能启动病毒基因组的正常复制。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副粘病毒科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副粘病毒科》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