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和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卢和(14-15世纪时期),字廉夫,东阳卢宅人,明代丹溪派名医,著有《丹溪篡要》、《食物本草》、《儒门本草》等传世著作。

人物生平

卢和10岁那年,父亲卢文泽患了痢疾,上吐下泻,卧床不起。因庸医误诊,30多岁就离开了人世。年少丧父,卢和悲痛愤激,发誓要攻读医学,为百姓治病。卢和勤奋读书,精通《内经》、《难经》,后来学富五车,但他不留恋科举,与义乌华溪虞抟一起,周游四方,访贤求艺,终成一代名医,成为丹溪学派的重要人物。

重要贡献

卢和白天采药治病,晚上著书立说,至今还有《丹溪篡要》、《食物本草》、《儒门本草》等著作流传民间。据中国药物发展史记载,他写的《食物本草》分为水、谷、菜、果、禽、兽、鱼、味八大类,有相当的医学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要早50多年!

轶事典故

有一年春天,卢和在宁波一带行医,闲暇之余,走进一家茶馆喝茶,无意中听茶友说,普陀山有个尼姑庵,住着一位老尼姑,治天花很有办法。卢和得到这个消息,当日就乘船上了普陀山,找到了这个尼姑庵,可是这位老尼姑借口身体不好,任凭卢和怎样求人说情,硬是不肯见人。卢和无奈只好在尼姑庵旁边的农家屋里住了下来。

他每天一早起来,就到尼姑庵的菜园里帮小尼姑掘地种菜,挑水浇花,培植药材。时间一天天过去,算起来也是足有三个月了,虽偶尔也与老尼姑见过几次面,但对治天花之事老尼姑还是闭口不谈。一天下午,尼姑庵里来了一位被毒蛇咬伤的病人,伤口处肿得像馒头一般,嘴里不停地痛苦呻吟,急得老尼姑满头是汗不知如何是好。卢和推开人群,说能不能让我来试试,老尼姑一看是常在尼姑庵里帮忙干活的小伙子,心里虽有些不信任,但情急之下,还是求助于他。卢和摸出一把小刀,在病人蛇咬处拉开一个“十”字小口,然后拿来一瓶烧酒,倒一点含在嘴里,一口一口地用嘴帮病人吸出蛇毒,再从袋里取出一个小竹筒,倒出一些药粉,撒在伤口处。

说也奇怪,经卢和一处理,病人红肿的伤口顿时消了许多,疼痛也减轻了。围观的人都称赞卢和医术高明,老尼姑脸上也露出了赞许的笑容,破例请卢和在庵里同进晚餐。吃饭时,卢和向老尼姑介绍了自己的生平和经历,诉说了自己这次来普陀山的目的,并针对当时的一些疑难病症进行切磋。卢和的言行取得了老尼姑的信任,老尼姑终于把祖传的治疗天花的秘方传给了卢和。

卢和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救死扶伤,乐于助人。相传,正德壬申年,洪水泛滥,瘟疫暴发,有的村一天竟死去20多人,许多医生为保自己性命,不敢出诊行医。卢和急他人所急,有求必应,能救一人就救一人。没几天,家中的存药全部用完。卢和就邀请了几个乡邻到大盘山区寻采草药。他们爬山涉水,攀越峻岭,不知不觉走散了,背上装草药的麻袋也越来越沉,卢和实在走不动了,靠着大树想休息一下。不料,山腰里冲出几条恶狼,围着他嗥嗥直叫。卢和急忙爬到树上躲难,可裤腿正好被一只母狼紧紧咬住,一用力,整条裤子被狼拉脱了。卢和穿着短裤骑在树杈上,野狼围着树转了好几圈后,就索性蹲在树旁守候。

太阳西下,天渐渐地暗下来了,野狼的绿色眼光在树下幽灵般地转来转去。卢和坐在树梢上,又冷又饿,只好摘几片树叶,放在嘴里嚼了嚼咽下肚充饥。夜深了,卢和又困又累,但又怕打瞌睡时掉下去给狼当点心,他折断了一根树枝,将上衣穿出一个洞,套在树杈上,睁大眼睛,与野狼对峙着。直到第二天天亮,同伴们找到那棵大树下,卢和才得救。 回到家里,卢和顾不上休息,又指点家人摆了十几个泥罐子,煎熬草药,然后分发给病人,乡亲们都称他是“救命活菩萨”。

古籍原文

临证医案

代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