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侧异腹胡蜂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文名

印度侧异腹胡蜂

拉丁名

Parapolybia indica indica Saussure

中文目名

鞘翅目

中文科名

胡蜂科

中文属名

胡蜂属

采集描述

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 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56。

有毒/泌毒部位

尾针

毒素类型

血液

毒性

动物毒素蜂毒类。疼痛炎症反应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心血系统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免疫

中毒途径

蛰刺

形态

印度侧异腹胡蜂触角窝之间棕色,略隆起。两复眼内缘黄色,额上半部暗棕色。前胸背板前缘隆起,两肩角明显,棕色。中胸背板深棕色,小盾片深棕色,后小盾片横带状,端部钝角突起,呈略浅的棕色。腹部第一节柄状,近端部处背板隆起,两侧棕色。体长16毫米,雄蜂体略小,体长14毫米。

鉴别特征

印度侧异腹胡蜂腹部第一节较长,其余各节形成长纺锤形的腹部。

地理分布

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福建、广东、云南。

生态生物学资料

印度侧异腹胡蜂为社会性昆虫,有后蜂、雄蜂、职蜂之别。喜欢甜性物质,主要采食瓜果、花蜜和含糖的汁液,捕食鳞翅目、双翅目、直翅目、 膜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入冬季停止繁殖和采食活动,雌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后便进入越冬期,一般在墙缝、树洞、灌木丛中、土壤内抱团越冬, 第二年春季再开始活动。

数据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印度侧异腹胡蜂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印度侧异腹胡蜂》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