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顺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个人由于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行为信念的现象。群体压力可以来自现实中的群体,也可以来自个人想象的群体。反顺从与一般所说的服从不同,服从指人在权威或强制性命令下放弃自己的观点或行为而接受他人的观点或行为。之所以这样做,或者由于奖赏的诱惑,或者由于惩罚的威胁。服从对个人来说主动性成分少被动性成分大,反顺从则是个人自愿的行为,并不伴随明显的强制性和潜在的惩罚。

社会心理学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反顺从现象,有影响的人物是S.E.阿施,他从50年代初开始作了一系列研究,其中一个著名的实验是:让被试同其他几人(这几人实际是实验者的助手,但被试不知道)一起判断线段的长度(见图线段选择实验),选出左边3个线段中哪一个长度最接近线段X。当前面几人(实验者助手)逐个宣布自己的判断,认为线段A的长度最接近线段X时,有32%的被试也作出同样回答。本来一看就知道线段 B的长度最接近X,但在实验中,被试在群体已有的一致性气氛下表现出反顺从行为。研究者认为,个人在群体中表现出反顺从是因为他不愿使自己处在与众不同的地位而感到孤立。

反顺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常见,但并不是所有人在群体压力下都会表现反顺从,因为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个人的人格特点是影响人是否反顺从的因素之一,谦卑的人比自信的人更容易反顺从别人。个人对群体的依赖感很强以及当前所讨论的问题对个人很重要等也都会促进个人反顺从群体。此外,个人当众宣布的观点比私下表达的看法更容易与众人一致。

与反顺从相对的是顺从现象,即个人在群体压力下坚持自己与众相反的行为或信念的现象。在一般社会生活中,顺从者通常要冒被群体惩罚或抛弃的危险。影响顺从的重要因素是个人的人格特点。比如,具有自信、喜欢冒险、乐于承担责任、固执等人格特质的人较容易在群体压力下坚持顺从。个人所在群体的凝聚力对顺从也有重要影响,凝聚力越高,群体成员的看法一致性越高,个人的顺从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就越强。如果群体中还有其他人持异议,即使其看法与个人的完全不相同,也会大大易化个人的顺从行为。因为存在其他异议的事实暗示群体的正确性是可以怀疑的,也向个人表明他在群体中不是完全的孤立者。群体对其他异议者的反应也为个体决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信息。所以,群体的凝聚力对顺从的个体来说是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群体中的人数多少对个人选择反顺从还是顺从行为影响不大。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反顺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反顺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