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后部癌灶切除术
目录
手术名称
外阴后部癌灶切除术
分类
妇产科/妇科手术/外阴部手术/外阴及前庭大腺癌肿手术/广泛性局部外阴切除术
ICD编码
71.3 05
概述
外阴后部癌灶切除术用于外阴及前庭大腺癌肿手术治疗。 根治性部分(局部)外阴切除术适用于病变范围<1/2外阴的鳞状上皮浸润癌。依据癌变的部位和大小、手术切除的范围包括外阴前部或后部的“广泛性”切除;左侧或右侧外阴部切除;或小于以上范围的外阴切除。但经检查已有淋巴结转移时,即便再小的癌灶也不适宜此手术,应施行更广泛性外阴切除或手术加化学性放疗。
根治性局部切除与单纯外阴切除不同,手术包括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及部分外阴切除。多用于癌灶<2cm的外阴癌,因手术至少要切除癌灶外2cm的正常组织,如此,切除的椭圆形外阴组织直径至少为6cm,甚至需要切除一侧外阴部。切口的深度应达尿生殖隔深筋膜或<1cm的组织,外阴切除区域不应超过会阴体,切除的深部组织边缘应作冷冻切片检查。
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应于外阴切除术前进行,除非病人体质虚弱而需延期施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时病人应取仰卧位或低膀胱截石位。髋关节伸直而大腿外展20°~30°和外旋以利于暴露股三角。俟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完成后,病人则改变体位为背向截石位以充分地展开外阴部会阴后部。
本类型术式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分外部病变、前部病变、后部病变三种类型根治性局部切除术。
外阴的局部解剖
外阴的局部解剖见下图(图11.1.2.6.3.3-1~11.1.2.6.3.3-3)。
适应症
外阴后部癌灶切除术适用于外阴后部癌灶<2cm者。
禁忌症
1.肿瘤≥2cm者。
2.不适宜已有淋巴结转移者。
术前准备
1.常规体检外应作心电图、血细胞分析、血生化、肝、肾功检查。
2.重视腹股沟淋巴结的检查,注意有无肿大、硬度、活动度、有无溃烂。
麻醉和体位
1.持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必要时全麻。
2.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时病人应取仰卧位或低膀胱截石位。髋关节伸直而大腿外展20°~30°和外旋以利于暴露股三角。俟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完成后,病人则改变体位为背向截石位以充分地展开外阴部会阴后部。
手术步骤
1.切除范围
除会阴前部外,尚需要切除大阴唇后部(下部)和前庭大腺。因此外阴后部癌灶根治性局部切除需切除前部肛门括约肌,但严格限制切除深度,避免过度破坏肛门括约肌。如为彻底切除癌灶,可将前1/4象限肛门括约肌和会阴体楔形切除。在盆底筋膜和肛提肌功能良好时,术后极少发生大便失禁。
2.癌灶切除
癌灶外2cm处作椭圆形切口(图11.1.2.6.3.3-4)。以肛诊做指导,切除外阴外侧和肛门局部皮肤。切开时肛诊确定肛门外括约肌位置。将外阴后皮缘向前上方牵拉,并将手术标本从括约肌上剔除。为彻底切除癌灶,肛门外括约肌可一并切除。
3.缝合伤口
典型外阴癌灶根治性彻底切除后,会阴体创面的修复或重建,多采用双侧股内侧菱形皮瓣移植。对于深大的会阴伤口应采用股部皮瓣或股薄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外阴外侧和中线间的手术创面多采用横向反转皮瓣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