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产力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一)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  是临产后的主要力量,能迫使宫颈短缩、子宫颈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及胎儿、胎盘娩出。宫缩从分娩开始一直持续到分娩结束,临产后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

1.节律性 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宫缩是具有节律的阵发性收缩,每次阵缩由弱渐强(进行期),并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再由强渐弱(退行期),直到消失进入间歇期。宫缩时子宫血管受压,胎盘血液循环暂时受到一定干扰,两次宫缩间歇,子宫肌肉基本放松(图39),胎盘血液循环恢复。此节律性对胎儿有利。阵缩如此反复出现,直到分娩全过程结束。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30秒,间歇期约5~6分钟。随着产程进展,子宫阵缩时间延长,间歇期渐短当宫口开全之后,子宫收缩持续可达60秒,间歇期可短至1~2分钟。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宫腔压力于临产初期可升高至3.3~4.0KPa(25~30mmHg),于第一产程末可增至5.3~8.0KPa(40~60mmHg),于第二产程期间可达13.3~20.0KPa (100~150mmHg),而间歇期宫腔压力则为0.8~1.6KPa(6~12mmHg)。

图39 临产后正常宫缩节律性示意图

2.对称性和极性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以每秒约2cm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此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图40)。子宫收缩力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子宫底部收缩力几乎是子宫下段的两倍,此为子宫收缩的极性。

3.缩复作用 子宫平滑肌与其他部位的平滑肌横纹肌不同。子宫体部为收缩段,子宫收缩时,其肌纤维短缩变宽,收缩之后肌纤维虽又重新松驰,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随着产程进展,缩复作用使子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下降及子宫颈管逐渐展平。

(二)腹肌膈肌收缩力 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当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已下降至阴道。每当宫缩时,胎先露部或前羊水囊压迫骨盆底组织及直肠,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动作,产妇主动屏气。此时产妇喉头紧闭向下用力,腹肌及膈肌强力收缩使腹内压增高。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在第二产程,特别是第二产程末期配以宫缩时运用最有效,否则不但无益,反易使产妇疲劳、宫颈水肿,致使产程延长。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胎盘娩出。

(三)肛提肌收缩力 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旋转作用。当胎头枕骨露于耻骨弓下缘时,还能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胎儿娩出后,胎盘降至阴道时,肛提肌收缩力也有助于胎盘娩出。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妇产科学/产力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妇产科学/产力》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