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维生素C
目录
概述
人体内维生素C以L-抗坏血酸(还原型抗坏血酸)和L-脱氢抗坏血酸(氧化型抗坏血酸)形式存在。一般饮食摄入(75~100mg/d)情况下,摄入体内的抗坏血酸约有50%~70%分解代谢为CO2和草酸,其余抗坏血酸随尿排出。
尿维生素C的医学检查
检查名称
尿维生素C
分类
化验取材
尿维生素C的测定原理
用偏磷酸处理尿液,以去除尿液中蛋白。在去蛋白上清液中的抗坏血酸可被Cu2+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和二酮古乐糖酸,生成的酮基在有硫酸存在下与2,4-二硝基苯肼生成苯腙,在520nm处测定吸光度。
试剂
(1)0.75mol/L偏磷酸:称偏磷酸30g,加水至500ml溶解,可保存1周。
(2)4.5mol/L硫酸:量取浓硫酸250ml,小心缓慢地倒入冷水500ml中,待溶液冷至室温,加水至1L,混匀。
(3)20g/L 2,4-二硝基苯肼:称2,4-二硝基苯肼10g,用4.5mol/L硫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500ml。此液在冰箱中至少可保存1周。
(4)50g/L硫脲:称硫脲5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在4℃中可保存1个月左右。
(5)6g/L硫酸铜溶液:称无水硫酸铜0.6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室温下可稳定1年。
(6)抗坏血酸储存标准液(2.8mmol/L):称抗坏血酸50mg,用偏磷酸溶解并精确稀释至100ml混匀。
(7)抗坏血酸应用标准液:用0.75mol/L偏磷酸分别稀释成14、28、110μmol/L(2.5、5.0、20mg/L)。需当天配制。
(8)12mol/L硫酸:于1L烧瓶加入冰冷水300ml,将浓硫酸650ml缓慢倒入,冷却后再用水稀至1L。
(9)二硝基苯肼、硫脲、硫酸铜混合液(DTC):取硫酸铜溶液5ml加入到硫脲5ml及2,4-二硝基苯肼100ml中。用前现配。
操作方法
(1)吸取偏磷酸溶液2.5ml加标本液0.5ml,充分混匀,离心900×g,10min。吸取上清液1.2ml,加于13×100mm螺口塞试管中,每标本做两平行管。
(2)取每种浓度的应用标准液1.2ml,加于其他各个13×100mm螺口塞试管中,每种标准做两平行管。
(3)取偏磷酸1.2ml,加于另外13×100mm螺口塞试管中作为空白,做两个平行管。
(4)在以上各管中,各加DTC试剂0.4ml,盖塞,混匀,在37℃水浴中保温3h。
(5)把各管放入冰浴中冷却10min,然后在每管中各缓慢加预冷的12mol/L硫酸2.0ml,小心混匀,立即放回冰浴中。
(6)用偏磷酸空白管在520nm处将分光光度计调至吸光度零点,然后读取标准及未知样品的吸光度。
正常值
24h尿液中抗坏血酸排量
20~30mg/d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1)尿液抗坏血酸测定并不能比血清测定提供更多的信息。尿液中抗坏血酸排泄量波动很大。着重反映了近期内饮食中抗坏血酸的摄入情况。并不显示组织中的储备情况以及人体营养状况。一般认为单独测定一次尿中抗坏血酸含量,并不能说明人体是否缺乏。但尿液中抗坏血酸水平低能进一步确定维生素C缺乏状态。
(2)诊断抗坏血酸缺缺乏较好的方法是饱和试验。饱和试验的具体方法有多种,诊断指标也不相同。一般是口服抗坏血酸500mg,在24h尿液中排出50%以上为营养状况良好;亦有人认为口服抗坏血酸500mg后,在3~6h之后尿液中抗坏血酸浓度在10mg/100ml以上为“饱和”;另外亦可连续每日口服500mg抗坏血酸。每日测定24h尿液中抗坏血酸排泄量,如在第1天或第2天排出25mg以上,则认为“饱和”,如直到第6天或以后才达到这一排泄量,则表示极度“不饱和”,体内抗坏血酸缺缺乏。此种试验法的优点是在临床可结合治疗进行。
(3)另一种试验方法是静脉注射抗坏血酸100mg,如3h内由尿液中排出40mg,即为“饱和”。有人静脉注射500mg,认为4h内尿液中排出40%,即为正常,排出20%以下即为缺乏。还有人静脉注射1000mg,认为24h内排泄500mg即营养充足。
附注
(1)尿液中抗坏血酸最好在尿液收集后立即测定。在饱和试验中往往需要保存24h尿液,可按每100ml尿液加冰醋酸2ml,在棕色瓶中,避光存放。
(2)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尿液中抗坏血酸时,取尿液1ml,加4%三氯醋酸溶溶液19ml加活性炭0.5g,振摇后过滤.取滤液2ml,按血滤液抗坏血酸测定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