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氏十二反应带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注解

平田氏十二反应带指日本平田内脏吉于1913年用测定皮肤温度的方法进行心理学的实验,发现各种不同的疾病可以分别反应到身体的十二条反应带。这十二条反应带无论是在躯干、四肢头面部均呈现轮状分布。在躯干部位的十二条反应带的位置大体与海氏(Head)带相符合,但在头颈部与四肢部的十二反应带位置则与海氏带不符。平田氏对其所发现的十二条反应带,均以号码标记以便互相区别。躯干部与上肢的号码是由上向下排列;下肢、颈部以及颜面部的号码则是由下向上排列;而头部的号码则是由后向前方向排列。认为号码相同的部位具有相互关联性。间中喜雄在观察四肢上各种疾病的压痛点时,发现平田氏反应带上有很多压痛点,于是便应用中谷义雄的良导络测定法观察各种疾病时皮肤电阻现象的改变。结果发现,子宫病、阑尾炎胃溃疡以及肝胆疾病患者,均在下肢相当于平田氏十二反应带的部位,出现“良导带”,即出现有导电量较周围部位明显增加的良导轮状区。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投予神经阻断剂(Lmidalin)时,则良导带内的皮肤导电量便下降,但其周围部位的皮肤导电量反而增高。间中氏把这时的良导带称为“负良导带”,而将此现象称为“转化现象”。间中喜雄认为,平田氏十二反应带的反射中枢位于何处及其形成原理等现尚不明了。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平田氏十二反应带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平田氏十二反应带》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