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哲学范畴·平衡
指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即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呈现的均势状态。在事物的运动中,表现为相对静止。毛泽东:“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毛泽东选集》第5卷,1977年版第375页)恩格斯:“平衡是和运动分不开的”。“相对静止即平衡”。(《自然辩证法》,1984年版第145页)与此相反的状态称为非平衡。由于现实世界矛盾的多样性,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具体的平衡状态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是多样的。
科学概念·平衡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分别研究并定义了各种具体的矛盾运动的平衡。力学有力系的平衡、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随遇平衡等概念。其中,稳定平衡是指静止物体在受到微小扰动后能自动恢复原位置的状态(如不倒翁的平衡态);不稳定平衡是指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受到微小扰动后不恢复原状的现象。热学有平衡过程、热动平衡、动态平衡、热平衡等概念。其中,热动平衡亦称热力学平衡,是指在不变的外界条件下,物质系统的宏观状态保持不变的情况,这时物质系统中不发生任何宏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动态平衡是指物质系统在达到宏观热动平衡时相应的微观运动状况。化学有化学平衡、均相平衡、多相平衡、以及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水解平衡、络合物平衡等概念。其中,化学平衡是指在可逆反应中当正向和逆向的反应速度相等时,两个相反的化学作用所达到的动态平衡。在社会科学中,有收支平衡,计划综合平衡、军事平衡、生态平衡等概念。
医学术语·平衡
西医学用理化语言定义了人的生理、病理过程中的水电平衡、酸碱平衡、血糖平衡等多种对偶平衡、拮抗平衡,形成健康是平衡、疾病是不平衡的观念,发展了平衡疗法。20世纪以来人体生理学的发展,以坎农和维纳为代表建立的“内稳态理论认为,平衡概念早已明确用于描述较简单的理化状态的恒定,不足以用来描述复杂的协调一致的生理过程,因而需用专门概念内稳态。耗散结构理论则进一步指出,在热力学上,生命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平衡的,是远离热力学平衡的有序稳态。在中医理论现代研究中,对“阴阳平衡”的提法存在争论,由于平衡概念的多义性,在应用和理解上容易发生歧义;争论的实质在于,阴阳关系的最佳状态究竟是平衡,还是有序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