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病毒科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文名称

星状病毒科

英文名称

Astroviridae

分类类型

星状病毒科成员

星状病毒科基本特性

星状病毒科病毒粒子球形,无囊膜,直径28-30nm,在约10%的病毒粒子表面呈现五星或六星状表面结构。病毒基因组为线形单链RNA,正义,分子大小6.8-7.9kb,RNA3’端有聚腺苷,5’端结构未知。所有成员的病毒粒子至少含有2个蛋白,一个较大蛋白的分子量为29-39×103,较小蛋白的分子量为13-36×103。

两个人星状病毒的基因组成和复制策略已确定。在感染细胞细胞质中可检测到2.8kb的多聚腺苷化RNA亚基因组,病毒RNA复制对放线菌素D抗性。病毒蛋白的翻译后加工没有研究,但有一个研究报告显示,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90×103的衣壳蛋白前体,病毒蛋白在细胞质中积累。成熟病毒在细胞质中以结晶病毒排列。

免疫电镜和中和实验方法可将人星状病毒分为7个血清型,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它们的抗原表位至少有一个是共有抗原表位。用中和实验方法研究,牛星状病毒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血清型。

星状病毒宿主范围窄,在人、猫、牛、鹿、狗、鸭、鼠、猪、羊和火鸡的粪便样品中都检测到星状病毒。病毒通过口-粪途径传播,无中间媒介载体。星状病毒世界性分布,与儿童的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有2-8%的相关性。病毒感染人和动物的显著特点是自限性胃肠炎。对病毒感染人的十二指肠活体解剖检查时,位于绒毛下部表皮细胞可检测到病毒。在实验感染羊中,小肠绒毛顶端的三分之二中发现病毒。牛星状病毒的感染专一性的位于M细胞。一种致命的肝炎病毒也在小鸡中发现。在交叉保护和传播研究中,鸭星状病毒又称为鸭肝炎病毒2

型(1型和3型为微核核酸病毒科成员)也从鸭和鸡中发现。

人、牛、猫和猪的星状病毒已从原胚肾细胞中分离到,但只有人星状病毒和猪星状病毒适合在建立的细胞系生长。病毒连续增殖的生长培养基必需tryspin,鸭星状病毒经氨囊盲传后可在鸡胚中生长,少数感染鸡胚在7天内死亡。感染鸡胚发育障碍,产生略呈绿色的坏死肝,其中具有星状病毒样颗粒。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星状病毒科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星状病毒科》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