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群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瑞群(1920年11月-),男,汉族,江苏吴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儿科医教研工作五十余年。朱瑞群教授乃沪上名医朱少坡先生之子,祖上四代行医,皆以内儿科擅长。父亲朱少坡(1877~1930)在二十年代初曾创上海神州医药总会,并出任会长(当时任会长的还有顾渭川先生,徐小圃先生任副会长)。

人生经历

朱瑞群先生自小即跟随父亲左右,耳濡目染,深深地被这神奇浩瀚的医学所吸引。 只叹父亲英年早逝,未得亲授其子,但朱瑞群先生承袭祖业之心已定。1939年,十九岁的朱瑞群先生高中毕业,如愿以偿地考取了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四年寒窗,朱瑞群先生苦读医经,勤奋实践,尚未毕业即拜师于全国著名儿科专家徐小圃先生门下,深得徐先生之真谛。1943年先生大学毕业继续从师学技,1946年满师后,便开始了兢兢业业悬壶济世的生涯。先生由于仁爱细致的医德和妙手回春的医术,很快名声鹊起。1950年,朱瑞群先生响应号召,与师兄王玉润先生在上海杨浦区长阳路万寿堂国药号内联合应诊。1954年应上海市卫生局聘请,参加市立第十一人民医院(即现在的曙光医院)工作,任儿科医师。1958年曾参加为期一年的师资进修班学习,从1960年始执教于上海中医学院。先生在医、教、研工作中辛勤耕耘,曾任上海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曙光医院儿科主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兼秘书。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曙光医院中医儿科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儿科顾问、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被聘为上海市食疗研究会顾问。

主要著作

朱瑞群教授在儿科、内科方面造诣深邃,尤其对治疗小儿哮喘、佝偻病、疳积、婴幼儿腹泻、贫血、紫癜等病最为特长,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淡泊名利、仁爱行医,誊满杏林、桃李成荫。主要著作有:《儿科学中医儿科学》(统编教材)、《中医内儿科学》(自编教材)、《中医儿科手册》、《儿童食疗学》等。发表论文5篇。

临床经验

朱教授行医半个多世纪,早年跟随徐小圃先生,深得徐先生温阳抑阴心法的秘奥,临床上常用辛温解表、温中祛寒、补肾壮火及潜阳育阴等法,以善用附子、肉桂而著名。 朱瑞群教授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肾主虚”,“肺常不足”,因而要重视调补脾肾、益肺固表。先生指出肺病治疗用药宜轻,应多选用质软味薄宣散升发之麻黄汤、桂枝汤、桑菊饮、霍香正气散等以祛邪疏表,并适时固表护卫、补益肺气,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先生自拟了桂芪汤治疗上呼吸道易感患儿,固本通窍汤预防哮喘发病都有很好的效果。在治疗咳嗽、黄疸、夜啼、疱疹、水肿病、惊风等杂症,先生常从脾胃人手、多获奇效。中医理论强调“肾藏精、主骨生髓”。因此小儿生长发育不正常与肾脏有紧密联系。临床上的矮小症、多动症、抽动一秽语综合征、以及脑瘫、脑积水等先天性疾病,多从肾论治。又如遗尿、久泻、水肿等诸症也是从肾人手。朱教授用附子、肉桂、炮姜、补骨脂等补火生土,治疗久病腹泻、五更泄泻者。以黄芪、补骨脂、巴戟天、仙灵脾、熟地、当归、鸡血藤、仙鹤草等补肾阳、益肾阴,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黄芪、益智仁、石菖蒲、远志、灵磁石、龟板等治疗小儿多动症。用附子、菟丝子、五味子、补骨脂、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等治疗小儿遗尿。以生地、丹皮、泽泻、萸肉、知母、生草等治疗小儿性早熟。用阿胶、鸡子黄、鹿角粉、龟板等治疗脑炎后遗症等。疗效均十分显著。朱教授从(内经)和李东垣的学说中汲取营养,认识到治疗小儿疾病,重在调节气机、因势利导,而脾胃同居中州,是气机升降之枢纽,因此在临床上常用藿梗、荷叶、葛根、木香、半夏、陈皮等芳香醒脾、升阳降浊、药性平和、寒热虚实诸证皆宜。朱教授注重疏理气机,尤其强调宣展肺气。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性喜清肃、治节一身,“百病唯咳嗽难医”。先生深谙其道,治咳重在调气,初期宣开、中期肃降、后期收纳、顺势利导、无咳不平。先生常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三子养亲汤化裁以散寒宣肺;如果是风热咳嗽,每用麻杏石甘汤、桑菊饮加味以清肺宣肺;如是内伤咳嗽,先生的用药以静制动、顺其肃降之性;如症属痰热者,先生用麻杏石甘汤加黛蛤散、天竺黄、瓜蒌仁、冬瓜子、紫苑等清肺化痰;如果是痰饮聚结、阻滞肺气,先生则用涤饮化痰泻肺之方,治标之举和调理脾肺气机结合起来。先生认为调肺气的意义不仅仅在洽咳,还在于调节畅通其他脏腑之气,以利一身气机宣畅。如临床常用的“提壶揭盖”方法,对小儿便秘诸方无效者,常常见奇效。 朱教授常常教导学生:为幼医者,临诊识病,务求四诊合参,尤以望、闻为至要,详审病因、细辨其证,才能精择其方。中医儿科历来被称之为“哑科”,这是因为小儿“气血未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而且“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转变迅速,易生变症。正因为儿科的艰难,先生在幼科诊法上下了一番苦功夫,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朱教授擅长于望诊,尤其注意观察面部、舌唇、咽喉、两便排泄物等的变化,以此鉴别寒热虚实之真假,以使辨证正确。他察舌不仅察舌质的色泽、形态,舌苔的色泽、厚薄、润燥、腻腐等,还注意唇部的润燥、唇舌合诊。燥裂者,多属津伤燥热;湿润者多为寒凝阳虚。先生临诊还细察鼻咽,认为急、慢性鼻咽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鼻咽部位隐蔽,且该病症状易与邻近器官的症状相混淆,故常被人们所忽视。先生重视对排泄分泌物的观察,对患儿必察看大便的质、量、色,并结合便次与全身情况以判断症情。对发热咳嗽者,必察其涕泪,凡肺气不宣、涕泪全无,神情烦燥不安或萎软者,为清窍已闭,当宣肺加开窍。凡咳嗽有痰者,必察痰之色、质,痰多质稀色白,大多属寒属湿;少质稠色黄,大多属燥属热。朱教授说,辨证应知常达变、详察病程、病势,结合患者禀赋、体质及全身脉症,才不至于误诊。 朱教授对小儿皮疹的鉴別诊断,有独到的经验,如猩红热皮疹按之即退,抬手后皮肤上可见清晰的五指印痕;水痘疮疹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口腔粘膜、头皮、肠粘膜等处,以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时期的皮损为特征,疱疹常呈对称;脓疱疹好发于暴露部位,成群分布,脓疱壁薄易破溃;麻疹前驱期一般为3-4日,除发热、上呼吸道炎和眼部炎症外,麻疹粘膜斑(科氏斑)对麻疹的早期诊断起决定性的作用。朱教授在临诊中必闻小儿语声之强弱,啼声之抑扬,咳声之清浊,并结合望、问、切诊,详审证侯。如小儿咳声重浊沉闷,多因寒湿为患;咳声不爽、咳毕有清咽声,多为痰热所扰;咳声清脆无痰、多为燥咳;咳声连续不断,咳尾有一特殊吼声,为百日咳;咳声低怯、断续,多为病久肺虚;咳声嘶哑如犬吠,可见于白喉患儿等。小儿不会说话,啼哭的种种表现反映其身体的状态,朱教授对此极有心得:因喂养不当、护理不善等引起的啼哭、声调不很高、时间较短,每次在哺乳饮水、或更换湿尿布衣服后的啼哭,只需抱起亲呷走动,顺其心意,啼哭即止。如果哭声尖锐刺耳,多数提示有疾病发生。婴幼儿啼哭频频,兼见烦燥易怒,胃纳呆滞,头部多汗,发稀枕秃者,为脾虚肝旺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佝偻病的初期症状。如果啼声嘶哑、伴有呼吸不畅者,多为咽喉疾患。如哭声持续不缓、尖厉惊呼,多属严重病变早期反应,应尽快寻找病因。颈项僵硬者,首先要排除颅内出血或脑膜炎的可能。患儿弯腰曲膝,神情痛苦,则疑为急腹症。如肠套叠患儿,可见呕吐、大便呈果酱色、或见粘液浓血便,会发出阵发性哭叫,腹部可触及肿块。不明原因的小儿夜啼,中医辨证有脾虚、积热、多惊、伤食、虫积腹痛等等。

学术观点

一、顾护纯阳,滋补“稚阴”

先生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如“旭日初生,草木方萌”,故须小儿呵护,温阳滋阴并重。

用药特色

朱教授临证用药,首先选用先贤经方。他认为经方君臣佐使配伍严谨,

方药与证情矢的相贯,组织巧妙,丝丝入扣,故凡病切合于经方者,多不作加减而用之,偶有加减也仅数味,不致本轻而末重。如银翘散、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七味白术散、玉屏风散、二陈汤、六味地黄丸、桃红四物汤、四君子汤等,均为先生治疗小儿常见病所喜用之经方。

科研成果

一、桂芪合剂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感冒、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是儿科常见多发病。朱瑞群教授带领曙光医院儿科在1978年3月~10月间,对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体弱儿童(简称弱儿),采用桂芪合剂内服治疗,并以左旋咪唑内服进行治疗对照,取得较好的疗效。论文发表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6~8。

著作介绍

先生著有《小儿食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40多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食疗方法,并介绍了233种食物的性味、成份和功效,以便临床选用。如治感冒有葱乳饮、芫荽黄豆汤、咸橄榄芦根茶等;治哮喘有蛙椒粉、白果蜂蜜汤、蟾蜍烤鸡蛋等;还有用复合淮山粉治腹泻等等,不胜枚举。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朱瑞群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朱瑞群》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