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昰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延昰(1628~1697年),原名彦贞,字我生,后改名延昰,又改字辰山,又字期叔,又称寒村,号漫庵。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 李氏出身医家,曾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便化名北上,逃避到平湖(今浙江平湖县),寄居祐圣观,行医济人以谋生,不论远近,有求必应。延昰学医于叔父李中梓,尽得心传。又研究缪希雍医学遗稿及周梅屋《独得编》等,深明医理,治病多奇效,名噪一时,与当时名医喻昌等皆有交往。晚年穷究医理,著书立说,撰成《补撰药用化义》14卷、《医学口诀》、《脉诀汇辨》10卷、《痘疹全书》、《本草谕》、《五运六气医案》等医书。

李氏治学,也是广集博采。他所著之《脉诀汇辨》,汇集古今各家之脉论,集群言之大成。特别是参以家学,将堂叔李中梓的《诊家正眼》二十八脉,细加校阅。他又深入研读前人著作,多所体会和心得,于脉理造脂很深。由于他能博学会通,不囿于前人的成见,有所发现,故而他的脉学论著能够补前人之未备,正以往之讹误。他在六朝人崔嘉彦的《四言脉决》的基础上,增删诠释,集10余年时间,参考了各种古书中有关脉学的论述,著成《脉诀汇辨》10卷。提出脉学研究六要:“辨析相类之脉,对举相反之脉,察定平常之脉,准随时令变脉,确认真藏实脉”。他的脉案图式也很出名,堪为后世师法。关于药品之学,他主张详辨细析,深明药之体、色、气、味、形、性、能、力,这样,才不致为古今诸书所误,以淆惑药理。他认为“体、色、气、味”等辨药八法,当一一验证具体,观其色,嗅其气,嚼其味,这是定法。但是,有其不能嗅其气嚼其味者,须煎汁尝之,惟辨此四者为先,然后再推其形,察其性,原其能,定其力,及其厚、薄、清、浊、缓、急、躁、静、平和、酷锐之性,以及走经主治等,都须详察细辨,方可用之有当。李氏所采寻之药品,均属平日常用,不尚神奇,十分切合实用。

古籍原文

临证医案

代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