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套筒法固定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棒套筒法固定术

分类

骨科/脊柱外科手术/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ICD编码

81.0502

概述

棒套筒法固定术用于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6.5.18-1,3.26.5.18-2)。

适应症

棒套筒法固定术适用于:

1.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骨折脱位。

2.早期胸腰椎骨折或骨折脱位所致后凸畸形

术前准备

准备哈氏棒固定器械和聚乙烯套筒。

麻醉和体位

选用局麻或全麻。俯卧位侧卧位均可。

手术步骤

1.切口和显露

取后正中切口,以骨折椎体为中心,一般应显露上、下各3个棘突。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以及棘上韧带,用骨膜剥离器依次显露棘突和椎板。

2.定位

一般据棘突和椎板骨折情况,多能确定骨折椎体,当定位有困难时,应摄侧位X线片定位。去除碎裂的椎板骨片。

3.内固定

将哈氏棒上钩置于伤椎上3个脊椎的上、下关节突之间,下钩置于伤椎下2~3个脊椎的椎板上缘(图3.26.5.18-3),将哈氏棒的一端插入哈氏钩内,选择合适的套筒。一般胸椎中部用小号套筒,下胸椎用中号,上腰椎用大号,下腰椎用椭圆形特大号套筒。如套筒嵌压不合适,应选择合适套筒套入,然后下压哈氏棒和向上提哈氏钩使哈氏棒插入另一端哈氏钩孔内(图3.26.5.18-4)。

4.复位

当哈氏棒两端均插入哈氏钩内时,骨折脱位已得到整复。进一步的复位可用哈氏棒撑开器推套筒至伤椎椎板上,使后凸畸形得到纠正(图3.26.5.18-5),放入C形垫片,防止固定松动。

5.植骨

从髂后上棘切取游离植骨片,椎板去皮质,行植骨术(图3.26.5.18-6)。

6.缝合

等渗盐水冲洗切口,留置负压吸引管,依次缝合各层组织。

术后处理

1.术后平卧,定时翻身,应像圆木滚动样翻身,防止胸腰部扭曲。

2.48h后拔除负压引流管

3.行CT检查,若脊髓仍有压迫,应行前路减压术,若无脊髓压迫,拆线后行石膏固定10~12周。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棒套筒法固定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棒套筒法固定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