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英
楼英(1320-1389年),明代医家,字全善,一名公爽,浙江萧山人。其曾祖楼文隽为名医,英自幼聪颖,读书甚多,尤善医理、易理、研习《内经》及其后历代著名医家著作,与同时代名医戴思恭交往甚密,互相砌磋,医术益精,医理更明。尝应召入京,后以老辞归。其所著《医学纲目》四十卷。简明扼要,提纲携颂,亦颇有创见,另有《参同契药物火候论释》,未见行世。
个人简介
楼英,生于医学世家,继承祖业,行医乡间。其自幼即承家教,博览群书,精究名家医说和历代名方,结合临床经验,以“阴阳五行生化万物”之说,提出诊病“必先分别血气、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的中医原则。在行医中,重因人、因病、因时而异,施以药疗、理疗、针疗等法,因医术高超,故奏效多。对穷苦人治病,不收分文。足迹遍云南、贵州等地。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患病,因临淮(今安徽凤阳)丞孟恪的推荐,应召入宫,旋任职太医院。年老辞归故乡。
主要著作
楼英除医学外,对天文、地理、历法亦颇有造诣。在故里边行医,边研究医学古籍,对阴阳五行学说独有见解。晚年隐居仙岩山、云门寺等处,专心著述。著作有《医学纲目》40卷、《内经运气类注》4卷、《周易参同契药物火候图说》、《仙岩文集》2卷及《江潮论》、《守分说》、《仙岩日录杂效》、《正传录》等。其中尤以《医学纲目》一书为最。此书集《内经》以降历代医家方书、文献及其本人几十年临床经验之大成,全书资料丰富,纲目清晰,选论治方很有法度,前后耗时30年,是李时珍编撰医药巨著《本草纲目》的重要参考资料。
个人经历
萧山的楼塔镇是个四面环山,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山清水秀育名人。在六百多年前,这里曾出过一位名医,叫楼英。
楼英字全善,号全斋,一名公爽。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刻苦好学。早年与哥哥楼泳一起在“仙岩寺”求学,认真攻读《易经》,学习医道。
楼家三代就医,聪明好学的楼英继承祖业,十岁就可开始给乡亲们诊脉治病。他热诚地接待病人,贫富不分,秽臭不怕。他善于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经过全面考虑后才郑重开方,所以他的治病效率较高。
他边治病边总结经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医疗技术也与日俱增。没过几年,他的名气就传遍了四方。各地的病人都纷纷慕名前来求医,他很快成为了元末明初的一位江南名医。 楼英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在文学上也造诣很深。为了总结前人医道为后人留下的经验,他决心编写医著,他利用治病的间隙,博览大量的医著,还求朋访友,广搜博采,积累资料。
在另一位名医戴元礼的帮助下,经过努力,他编成了一部《医学纲目》,共四十卷。这是一部按人体内脏分类法编写而成的,文章结构紧密,阐述有条有理,概括性强。这部书成为明清以来医家必读之书,实用价值很高。
暨《医学纲目》以后,他又络绎编写了《仙岩文集》《内经·运气类论》等著作。他的医疗技术和著书轰动了整个医学界,也惊动了明朝皇帝朱元璋。
洪武中叶,皇帝召他进京,任命为人医官。清高的楼英不要高官厚禄,不附权势。但太医院的众多医学著作吸引了他,他在太医院埋头苦读,为他后来再著医书奠定了基础。 不久,他就以年老有病为名请求“以老赐归”。
回到家乡后,他继续为百姓治病,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痛苦,赶走了病魔。他妙手回春的医术被当时的百姓称为“神仙太公”。
几百年过去丁,神仙太公的医道还在民间传颂,他的医著还在医学界传阅,他在医学上所作出的功绩,象一粒明珠永远闪光!
后世纪念
楼英墓,位于萧山区楼塔镇楼英村楼一自然村西元宝基山之乌珠荡,坐西朝东。墓基呈半椭圆形,为石砌,宽3.5米,长3.7米,高约2.2米。墓碑高1.7米,碑文阴刻楷书十一列:“一十六世祖考楼公全善府君祖妣张氏安人合葬丑岁三月立。”碑前置一石祭台。据记载,墓主楼英卒于明建文三年(1401)。清康熙辛丑年(1721)迁安人张氏与其合葬。1989年当地百姓集资重修,楼英墓保存状况较好,结构稳定,是一代名医楼英之墓,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据《仙岩楼氏宗谱》记载:楼塔楼氏始祖楼晋(人称彦孚公)于公元897年,从义乌迁居于此,渐成村落,至今已传至40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