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国标代码13437)创建于2001年,是由江西中医学院申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由中西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骨伤方向)、中医学(国际交流方向)、中医学(医事法律方向)等6个主干专业及肛肠、皮肤性病、五官、康复医学、乳腺病、男科、妇科、皮肤美容等8个后期临床专科定向培养专业组成。
目录
学校概况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国标代码13437)创建于2001年,是由江西中医学院申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依托江西中医学院雄厚的办学资源,全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的合格人才。
学校地址
学院位于南昌市区,座落于赣水之滨,南昌大桥东侧,北邻江南名楼滕王阁,西望世界之最摩天轮,东临文化圣地八大山人,地理位置优势。
学校环境
校内环境优雅,校园占地面积150余亩,现有统招在校本科生四届,共4000余人。校园内教学、生活设施齐备。新建的12层图书馆、教学实验综合大楼将在今年7月份投入使用,大大改善我院的办学条件;新建的三栋学生公寓,有4人间、6人间和8人间三种规格,均配备电视、电话及电扇,其中4人间和6人间配备独立卫生间;教学大楼安装有教学信息触摸查询台和教学监控系统,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进口液晶投影机和高清晰度视频展示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并建立了现代化语音教室、电脑微机房等公共教学设施;校园内建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运动设施及文化广场;学生食堂开设了清真餐厅以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就餐;校园内实行缴费、就餐、洗浴、购物等消费和图书借阅“一卡通”管理。
学校师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74人,其中,副高以上教师所占比例为58%,博士18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13人,占教师总数的41.2%,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学科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8人,世界体操冠军童非等客座教授12名;另外有一大批毕业实习带教老师工作在全国20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现设医学、药学、人文、信息工程、护理五个系部,20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所设专业主要面向医药行业,具有较强的社会需求和较好的就业前景,尤其适应于自主创业。
学校历史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前身是由江西中医学院申办,江中制药集团参与合作,2001年经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三独立”二级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抚生学院(赣教计字[2001]196号);2002年更名为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赣教计字[2001]196号)。
根据教育部《关于对各地批准试办独立学院进行检查清理和重新报批工作的通知》(教发函247号)精神,2003年10月学院接受了国家教育部专家组的检查并获通过;2003年12月23日被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教发函[2003]543号《关于对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予以确认的通知》)。2005年1月, 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并获得好评。
院系设置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医学部成立于2004年9月,学部现有管理干部1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医学博士1人,医学硕士7人,本科生11人,主要负责学生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医学部所培养学生均为本科层次 ,由中西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骨伤方向)、中医学(国际交流方向)、中医学(医事法律方向)等6个主干专业及肛肠、皮肤性病、五官、康复医学、乳腺病、男科、妇科、皮肤美容等8个后期临床专科定向培养专业组成,各专业班级共计36个,在校学生2834人 。
专业设置
<b />
五年制专业
一、中医学
1、特色与优势:通过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既继承保留传统医学的理论方法,又学习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后期将依托附属中医院和各实习基地医院的师资、技术优势,实行中医外科、中医妇科、皮肤性病和男科等专科定向培养。
2、就业定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中医或中西医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或报考硕士研究生;并可通过考试获得执业证书,自主创业,开办诊所或医院。
二、中医学(骨伤方向)(理科)
1、特色与优势:该专业方向重视中医传统骨伤理论、技术、经验的继承和现代医学知识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附属医院及实习基地骨伤专科医院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医疗科研仪器设备,通过直视手术观摩教学及常规骨伤治疗手法、手术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骨伤科专业本科生。
2、就业定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正骨、伤科、矫外科或中医、中西医临床及教学、科研单位工作,或报考硕士研究生,亦可通过考试获得执业证书,尤其适合于在基层自主创业办诊所、医院。
三、中西医临床医学 (理科)
1、特色与优势:本专业在主要课程上强调中西医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渗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后期将依托附属中医院和各实习基地医院的师资、技术优势,实行五官科、康复医学、肛肠、医学美容等专科定向培养。
2、就业定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也可报考硕士研究生,尤其适合于在基层医院从事临床、社区保健、卫生防疫等工作,或自主创业办诊所、医院。
四、针灸推拿学 (理科)
1、特色与优势:该专业是我省唯一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本专业教学以中医药传统理论、技术方法为主,辅以现代医学理论技术,形成了针灸、推拿、气功、刮痧、小针刀等医疗技术特色。
2、就业定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研究所从事针灸推拿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
四年制专业
一、药学 (理科)
1、特色与优势:该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俗称“西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属于“宽口径通才”,所学知识面广,专业功底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主要培养具备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从事药物分析、临床药学、医药营销、新药研究和开发、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药品管理、药事管理、监督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门路宽,毕业生供不应求。
2、就业定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多在中药或西药制药厂、医院药房(制剂室)、医药研究所,药检所、医药情报所、高(中)等医药院校、药监局、医药公司等部门从事药学应用、科研、教学等工作。并可通过考试获得执业药师证书,自主创业,开办药店。
二、药学(医药营销方向)
1、特色与优势:该专业主要培养既懂药学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知识、具备药学基本理论知识、从事临床药学、医药营销、新药研究和开发、质量控制、药事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市场策划和开拓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药营销人才。
2、就业定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在药品生产企业(中、西药制药厂、生物药厂及其它企业)和医药公司(包括中药站、药品站)从事药品及保健品经营、销售工作。
三、中药学 (理科)
1、特色与优势:中药产业属高新技术行业,为朝阳产业。该专业是江西省唯一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药学本科专业,省级品牌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药鉴定、质量评价、制剂研究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2、就业定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从事中药品质鉴别、质量控制等技术与质量管理工作;在医疗机构中从事制剂开发、调配和药品采购工作;在制药企业、食品制造业、药品流通企业、中药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教学、产品研制、技术开发、中药材种植、制剂生产、市场营销与管理工作。历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100%,供求比达1:3。本专业位居江西省教育厅公布的全省各高校各专业就业率排名前列。
四、护理学 (文理兼收)
1、特色与优势:该专业文理兼收,男女不限。培养从事中西医临床护理、家庭社区护理和护理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外向型复合人才。该专业方向除学习系统课程外,还依托我院的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专业技术优势,开设康复护理、家庭护理等国内外需求日渐旺盛的特色课程。
2、就业定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管理、高级临床护理及卫生保健工作。由于医药院校开办护理本科专业的时间不长,护理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本专业位居江西省教育厅公布的全省各高校各专业就业率排名第六。
五、保险学
1、特色与优势:加入WTO以后,我国医疗保险市场逐步开放,医疗保险业急需通晓保险和医学知识并具一定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的特色是在重视保险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结构培养的同时,突出英语教学。
2、就业定位: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在外资或国内保险公司、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投保单位、医疗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所等单位从事健康保险业务、保险管理、保险研究及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工作。2007年,我院首届保险专业毕业生已全部与各大保险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
六、公共事业管理
1、特色与优势:本专业依托江西中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和办学经验,培养具备市场营销策略和经营管理学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就业定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在外资、中外合资企业、国内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医院、高等院校从事市场运作、产品营销、行政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七、药物制剂
1、特色与优势: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药剂学基本知识、技能,掌握药物剂型与制备原理、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具有药物剂型设计与研究、药物制剂生产与质量控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药物制剂学为社会需求量大、极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就业前景极好。
2、就业定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药物研究机构、制药企业、医院药剂科及药检、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质量管理等或在医院从事药品调剂、临床用药指导等工作。
八、生物工程 (理科)
1、特色与优势:该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在生物工程与生物医学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实践型、创新型人才。
2、就业定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在生物制品研究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医药公司、发酵工程研究机构和大型食品、酿造行业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工作。
九、生物医学工程(理科)
1、特色与优势:该专业旨在以工程手段研究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的边缘学科,属于高科技领域。该专业培养具备信息科学知识、生命科学知识和医学临床知识,有较强的实验与设计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研究与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生物信息检测、处理与控制等。
2、就业前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在与生命科学技术相关的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或在各级医院、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医药与医疗仪器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从事各种计算机应用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并适合在医学领域从事医学仪器、医学影像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开发、使用、指导、培训及管理工作。
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药软件开发方向)(理科)
1、特色与优势:该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医药知识和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成为具备掌握扎实的医药知识和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2、就业定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在医药卫生领域或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以及信息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各级医院、高新软件开发公司、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以及软件开发与应用工作。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74人,其中,副高以上教师所占比例为58%,博士18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13人,占教师总数的41.2%,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学科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8人,世界体操冠军童非等客座教授12名;另外有一大批毕业实习带教老师工作在全国20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现设医学、药学、经济与管理、信息工程、护理五个系部,20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所设专业主要面向医药行业,具有较强的社会需求和较好的就业前景,尤其适应于自主创业。
教学设施
校园内教学、生活设施齐备。新建的12层图书馆、教学实验综合大楼将在今年7月份投入使用,大大改善该院的办学条件;新建的三栋学生公寓,有4人间、6人间和8人间三种规格,均配备电视、电话及电扇,其中4人间和6人间配备独立卫生间;教学大楼安装有教学信息触摸查询台和教学监控系统,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进口液晶投影机和高清晰度视频展示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并建立了现代化语音教室、电脑微机房等公共教学设施;校园内建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运动设施及文化广场;学生食堂开设了清真餐厅以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就餐;校园内实行缴费、就餐、洗浴、购物等消费和图书借阅“一卡通”管理。
教学特色
践行办学新理念 拓展办学新思路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在科学认识、切实把握、严格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独立学院办学实际出发,全面落实教育部26号令,始终坚持独立学院“民、独、优”三大原则,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灵活、高效和母体优质教育资源两大核心优势,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学院明确办学定位,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办学宗旨,秉承“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江西中医学院校训,发扬“江中行舟,不进则退”的精神,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努力创新教育观、成才观、教学观、学习观。重视师生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八年的艰苦创业,“江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服务队”……一个个闪亮的荣誉,恰似一串串铿锵的音符,奏响着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华美乐章。
深化教学管理改革 夯实教学质量基础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始终把办学质量视为生命线,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多个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行了独立的教育教学管理,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院建立了院领导、系部负责人、教研室三级听课制度,让学生积极参与评教,形成了院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坚持教学巡视制度,每周编发《信息通报》及时反映教学情况。学院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职务晋升、岗位聘任、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教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学质量特别优秀的教师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予优先。
构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学院认真研究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等问题,制定了一整套科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成绩、能力、素质、道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采取定量为主与定性为辅的综合评价、个人自评与组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树立“三结合”的教学管理理念,深化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一是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转到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上来;二是由单纯的过程管理转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上来;三是由单纯的制度化管理转到制度化管理与人本化管理相结合上来。学院认为,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原先实行的“大一统”教学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时下的教学管理需要,为此专门制定了相关制度,逐渐形成了“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基础”的教学管理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院积极构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精心组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术科技、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等活动,使之成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学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水平。在2009年5月举行的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护理系2009届毕业生取得了优异成绩,203名同学通过了考试,通过率高达97.6%。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狠抓内涵建设,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用爱和责任,帮助学生成才,圆梦理想。
推行后期临床专科定向培养,实行3+2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进校后不再分中医学、中西医临床等医学类专业,前两年按自然班组织教学,第三学年下学期开始,参照前两年课程考试总成绩排名,同级、同专业前10-20%的优秀学生在原专业学习的同时,还可申请参加临床专科定向培养。现已开设肛肠外科、皮肤性病专科、康复医学、五官科、男科、中医妇科、医学美容、医事法律、乳腺专科等9个定向培养专科。许多同学们通过后期专科定向培养,实现了升学或就业,2009届150名毕业生参加了该项培养,有42名同学考取了该专科的硕士研究生,考研率达28%;大部分同学利用专科定向培养所学知识顺利就业,就业率达93%。
开通“第二专业直通车”,拓宽学生的专业结构,培养医药类、医护类复合型人才。自2004年开始,学院组织在校生积极参加药学、中药学、护理学三个专业本科第二学历国家自学考试,获取双学历、双学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有的学生凭借第二学历文凭考研调剂成功。在2009届毕业生中,有103名毕业生通过了在籍大学生本科第二学历国家自学考试,获得国家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其中94人获得第二学历学士学位证书。
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证书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一专多能、多能多证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学院成立的江西省中科医药职业培训学校,开展了保健按摩师、营养配餐员和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截至2009年10月,有13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2009届毕业生中获得保健按摩师、美容师、营养配餐员等资格的有247人,有233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顺利就业,就业率达94.3%。
后期实践教学与推荐就业相结合。学院按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在部分专业中试行订单式教育,调整课程设计,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攻读第二专业或参加技能培训,聘请用人单位指派的专家学者讲课等,让本科教育更加贴近人才市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实践成果喜人。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30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国家级比赛中获奖,有50余人次在省电子电脑大赛、“挑战杯”江西省赛区等省级比赛中获奖。其中,黄毅勇同学获江西省第十七届电子电脑大赛本科组第一名;刘莎同学在团省委、省学联主办的2006年全省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代表江西省获第三届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三等奖。
学院杨光华教授承担了省级教改课题《“三本”追赶“二本”教育质量的研究与实践》,经过了几年的调研,多方面数据显示独立学院生源进校时分数虽然比母体院校(简称“二本”)学生低,但毕业生离校时综合素质已经赶上、有些甚至超过母体二本院校的学生,初步探索出实现教育质量“三本”追赶“二本”的教育模式和相关经验。实践表明,独立学院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走特色办学之路,同样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学院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广大学生能够在健康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
校园活动精彩纷呈。学院定期举行“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新生杯”篮球赛、“江舟杯”辩论赛、迎新晚会、警民共建联欢晚会等,积极举办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电子电脑大赛、中医药知识竞赛、法律知识竞赛、英语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定期组织师生去部分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慰问演出,加强与各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期合作。
校园社团百花齐放。学院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舞蹈队、合唱队、礼仪队等10余支文体活动队,配备专职教师进行辅导。学院先后成立了“武术协会”、“网络协会”、“针灸推拿协会”、“保险协会”、“市场营销协会”、“心里健康协会”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社团组织,形成了包括政治理论型、专业学习型、兴趣爱好型、公益服务型为特色的学生社团网络,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其中。
学术讲座启迪智慧。学院先后邀请和安排了校内外专家、教授来校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近百场,为师生提供了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活跃了学术气氛,增进了对外部信息的了解。
创新学生管理制度 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以学生为本的沟通渠道畅通无阻。学院坚持每月的15日和30日为院长接待日,学院领导亲自接待来访学生,给学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同时还开通了“院长信箱”、“院长邮箱”,方便学生与院领导随时沟通。学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创网上“在线问答”沟通渠道,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给予网上答复。 “六抓六提高”,育优良学风。针对三本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情况,学院要求教师实现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转变,精心设计了“六抓六提高”教学模式,即“抓学习纪律,提高上课到课率;抓前景教育,提高学习积极性;抓自修复习,提高时间利用率;抓考前动员,提高考试通过率;抓重修考试,提高学习责任感;抓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风气得到根本性扭转。
建立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一是经济资助。学院为每位学生免费办理了大病医疗保险,主动与保险公司联系解决贫困学生的医疗费理赔事宜。学校在校内食堂、公共教学机房、图书馆等地方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帮助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同时,通过与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特色治疗中心、红谷滩分院联系,组织针灸协会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国人保健康”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有关规定,积极协助银行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二是成才资助。免费为贫困生提供推拿针灸、医学美容等职业技能培训;主动为网络协会同学提供免费上网、培训,增强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实施医学类专业后期临床专科定向培养、在籍本科生第二专业自学考试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三是就业资助。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帮助大学生就业。
就业为本多措并举 切实做好就业工作
就业才是硬道理。学院坚持把帮助学生就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就业工作机制,提高就业工作水平。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学院化阻力为动力,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毕业生就业率达83.09%,位居江西省独立学院第三位。
加强领导,逐步构建“一二三四”学生就业管理体系。一是实行“一把手”工程。二是成立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就业计划的落实和就业基地的建设。三是形成就业教育、推荐、服务三大格局。四是形成四个特色原则和方法,即医学、护理专业以实习与推荐就业相结合为原则,开辟和建立就业基地;药学专业以“实习等于就业”为特色的就业模式,将学生实习和试用统一起来,提前进入预就业;想方设法挖掘考研、出国、三支一扶、公务员等多渠道多途径的就业市场;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努力创建毕业生就业孵化平台。学院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分别与太平人寿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中国人保健康江西分公司等企业开展“产学研”系列合作项目;积极与医药企业、医疗单位形成见习、试用合同关系,建立后期实践教学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使毕业生逐渐适应岗位、掌握技能,顺利就业。对已毕业但还未就业的学生,学院继续帮他们联系用人单位见习或试用,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或拿到上岗证书,增强就业能力,逐步实现就业。
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并帮助学生自主创业。学院定期举办创业讲座和培训,聘请知名企业家和学院优秀毕业生讲授创业历程,传授创业经验,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学院2004级临床医学系冯娟同学自主创办了江中推拿康复中心,该中心被学院授予首个毕业生创业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