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全草。性味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的功效。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妊妇头旋倒地、小儿惊痈天吊、喉痹等病症。
药性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临床应用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主归心经能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而泄胃火以止渴。用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常配石膏、芦根等药用;或配黄芩、知母、麦门冬等药用,如淡竹叶汤(《医学心悟》)。
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本品性寒能清泻心胃实火,甘淡能渗湿利尿。用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可配滑石、白茅根、灯心草等药用。
用法用量
煎服,6~9g。
炮制
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
鉴别
茎圆柱形,长25~30cm,直径1.5~2mm;表面淡黄绿色,有节,节上抱有叶鞘,断面中空。叶多皱缩卷曲,叶片被外形,长5~20cm,宽1~3.5c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叶鞘长约5cm,开裂,外具纵条纹,沿叶鞘边缘有白色长柔毛。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各家论述
1.《纲目》:去烦热,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
2.《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3.《握灵本草》:去胃热。
4.《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
5.《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烦热,咳喘,吐血,呕哕,小儿惊痫。
6.《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气喘,眼痛。
7.《现代实用中药》: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
8.《广西中药志》:治鼻衄。
附方
①治尿血:淡竹叶、白茅根各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热淋:淡竹叶四钱,灯芯草三钱,海金沙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别名
竹叶门冬青(《分类草药性》),迷身草(《岭南科学杂志》),山鸡米(《华南经济禾草植物》),竹叶麦冬(《中国药植志》),金竹叶(《广西中兽医药植》),长竹叶(《江苏植药志》),山冬、地竹、野麦冬(《广西中药志》),淡竹米(《药材学》),林下竹、土麦冬(《闽东本草》)。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全草。5~6月未开花时采收,切除须根,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