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小肠经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小肠经十二经脉之一。

经络循行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脱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肱骨内上髁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又向前进入缺盆(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听宫)。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颧髎)。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概述

手太阳小肠经.jpg

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阳经之一,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上接手少阴心经于小指,下接足太阳膀胱经于目内眦。经脉分布于手小指的尺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后及肩胛部、颈部、面颊、目外眦、耳中、目内眦。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本经首穴是少泽,末穴是听宫,左右各19穴。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颌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流注时辰

手太阳小肠经,流注时辰为下午十三点到十五点(未时)。 此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小肠。是保养小肠的最佳时段。午餐一定要在下午13点之前吃完,这样到了小肠经当令的时间就可以最大化地吸收食物的营养;辣椒食用不要过量;不要吃饭过快,午餐吃了太多的食物,会使脑部的血液转到消化道去,令人昏头昏脑,影响下午的工作。

病候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病候歌诀

小肠经病须牢记,少腹腰脊痛引睾, 耳聋目黄颊咽肿,肩臂外侧后缘痛。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腕骨穴阳谷穴养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颧髎穴听宫穴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手太阳小肠经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手太阳小肠经》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