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
概述
灵感(inspiration)是一种人们自己无法控制、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突发性心理过程。是在文艺、科学的创造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思虑成熟而突发出来的创造能力。唯心主义者认为灵感来自神的启示、神力的驱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灵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脑对现实的一种反映方式。不过它与一般的认知过程不同,不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知进程,也不遵循一般的逻辑法则,而带有突现性。但这种突现的顿悟并非凭空产生,它仍是实践的产物,是以长期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目标的反复思考探索为基础的,往往在某种原型的启发下出现,特别是在注意转移大脑兴奋中心调整时容易出现。一般认为,灵感的出现需要条件,主要是:注意集中,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创造性思维久经酝酿,接近成熟,一触即发;奔放的热情、肯定性情感,丰富的想象集中发挥作用。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提示,灵感是一种跨越逻辑推理程序的不连续的思维,是大脑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通融、交互作用的结果,与左半脑和右半脑之间的功能沟通有关,体现着大脑的更复杂功能。
灵感状态的特征
灵感状态最主要的特征是:
①注意力高度集中,全部精神力量贯注于创造性活动的客体上。废寝忘食,乐而忘忧,是达到灵感状态时的一种最普遍的表现。
②情绪异常充沛和紧张,对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活动的对象充满激情。在灵感状态中,情绪的一般性表现是为自己创造性活动的富有成果性而感到无限的兴奋和愉快,这种兴奋和愉快则是创造性活动向前运动和发展的动力的源泉。
③思想的极度明确性和智慧的高度锐敏性。记忆中忘却了的东西突然回忆起来,思维程中遇到重大阻碍豁然贯通而统统得到克服。有些极度疑难的问题,突然得到解决。这时候思潮汹涌,浮想联翩,所有的科学发明、技术创造、艺术形象中生动感人和奇异绝妙的情节的形成都是在这样的灵感状态中出现的。
灵感出现的条件
灵感是由疑难面转化为顿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灵感状态的出现是以长期的、辛勤的巨大劳动活动为前提或基础的。世界上伟大的、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作者顽强的、坚韧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没有巨大的劳动作准备,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灵感的产生。灵感是在创造性劳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意识的运动和发展的飞跃现象。这种飞跃现象是心理、意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的结果。灵感就是善于把自己的内部世界导入最适宜于进行创造性劳动活动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