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
来自中医百科
治疗方案
因本病对美容影响不大,无需治疗。近来有人将正常皮肤移植到白斑中心,继而用去炎松局部注射,观察到受损皮肤有色素再生。为预防本病,应当避光。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大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呈圆形或不规则境界清楚的乳白色斑,直径2mm~6mm,一般多发,可达50个左右,白斑之间不融合,但可密集呈网眼状,无自觉症状。
疾病描述
1923年松本在特鲁克居民中最早发现本病,主要为小腿和前臂出现数目不多(10~20个),6~8mm大小的白斑;其后Costa(1951)在巴西报告一典型病例,称之为对称性进行性白斑病。1966年Cummings和Cottel首先以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报告本病。国内作者则称本病为特发性点状白斑。一些作者认为,本病和老年性白斑为同一疾病,可以认为是在不同个体、不同病期中临床表现略有差别。
症状体征
其损害为乳白色斑,直径约2~6mm,有时可较大,形状不规则,呈圆形或多角形,无自觉症状。多分布于暴露部位,如四肢、面部以及躯干部。
本病常见,患病率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新疆医学院附院皮肤科统计,50岁以上的较41~50岁的患者患病率增加一倍以上。文献所载两性患病率基本相等,或女性稍多;但新疆的材料,男性患病率为7.8%,女性仅为2.3%。
疾病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白斑多发生在暴露部位,提示日光可能是一重要因素;但新疆的材料与之相反,白斑主要发生在非暴露部位,说明还有其它致病因素,包括家族性和皮肤老化。
病理生理
白斑表皮的黑素细胞减少,多巴反应减弱,角质形成细胞的色素有所减少。
相关出处
皮肤病学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