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抽动-秽语综合征

大小无更改, 2017年3月16日 (四) 19:39
无编辑摘要
== 概述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 一般症状较轻的患者可无须治疗,对已经确诊者则应早期采用[[药物]]疗法。治疗原则为:开始治疗可以用小剂量,缓慢增加药量,减轻[[副作用]],尤其在应用神经阻滞药或可乐定时更重要。治疗要有一定的疗程,适宜的剂量,不宜过早更[[换药]]物。当使用单一药物仅部分症状改善,或抽动-秽语综合征有复杂的伴随症状时,可考虑联合用药。然而,多种用药并不是最佳手段,应持慎重态度。关于维持治疗问题,由于药物治疗是对症性的,故应进行一定时期的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较轻的患者维持治疗需6~12个月,对于重症患者,应维持治疗1~2年或更长时间。维持治疗量一般为治疗量的1/2~2/3。=== 药物治疗=== (1)氟哌啶醇(haloperidol):为选择性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滞药。1961年Seignot报道用氟哌啶醇治疗抽动获得成功,其后有不少报道证实此药确有疗效,现已广泛用于抽动-秽语综合征,为首选药物,疗效可达60%~90%,主要对运动和发声抽动有效,可使许多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恢复常态,但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一些伴随症状效果不明显。开始时,氟哌啶醇每次口服0.25~0.5mg, 2~3次/d,或0.5mg/d,睡前一次服用,逐渐加量,一般每隔3~5天增加1次,有效量往往达5~30mg/d,一般2~10mg/d。通常剂量儿童为1.5~14mg/d[0.25~0.5mg/ (kg·d)],成人16mg/d[0.5mg/(kg·d)],可1次或分次口服。症状控制后,剂量应逐渐减少至每天维持量在10mg以下。 约半数患者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如情绪恶劣、[[嗜睡]]、锥体外系症状、认知迟钝而影响学习、心脏[[传导]]阻滞等,动作徐缓及[[静坐不能]]是氟哌啶醇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应同时并用[[苯海索]]以减少锥体外系[[反应]]。部分患者在开始用药或加药过程中会出现动眼危象,即双眼[[强直]]性上视,用[[东莨菪碱]]([[海俄辛]])肌注可缓解。氟哌啶醇最低有效浓度为2.0ng/ml,血药水平超过6.0ng/ml可出现不良反应。 (2)[[匹莫齐特]]([[哌咪清]]):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但无镇静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现作为二线药物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药物作用]]时间长,单次口服时间为24h,故日服1次即可。开始量为0.5~1mg/d,最好晨服;以后每周可小量增加,直至抽动症状被控制。一般儿童2~6mg/d,最大用量0.2mg/(kg·d),成人4~12mg/ d,维持量为3~6mg。哌咪清引起心脏传导阻滞较氟哌啶醇更常见,可引起T波倒置、u波出现、Q-T间期延长、[[心率]]过缓等,故用药前和治疗过程中每隔1~2个月应进行[[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T波倒置、u波出现等应停药;Q-T间期延长不很明显时可继续用药但不能再加量。长期使用可出现[[焦虑]]情绪。 (3) [[硫必利]]([[泰必利]]):本品疗效不如氟哌啶醇,优点为不良反应轻。对氟哌啶醇不耐受者可改用此药。Eggers等的研究表明硫必利(泰必利)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有明确疗效。开始剂量为50~100mg/d,分2~3次口服,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量,常用剂量为200~300mg/d,儿童一般不超过600mg/d。大多数病例的疗效出现于用药1~2周后。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无力,大剂量可出现[[恶心]][[呕吐]]。 (4)[[舒必利]]:本品对控制抽动症状也有较好效果。抗抽动剂量为200~400mg/ d。主要不良反应有困倦、抑郁、焦虑、轻度震颤和性欲降低等。 (5)[[五氟利多]]:有人报道经氟哌啶醇和匹莫齐特([[哌迷清]])治疗本症未见效的病例,服用五氟利多获得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尤其嗜睡较其他药物轻(Shapim等,1983)。 (6)α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盐酸可乐定]](Clonidine):本品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药理作用可能是抑制蓝斑区突触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的释放,从而使抽动症状减轻。可乐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抽动症药物,有效率为22%~70%,起效时间较氟哌啶醇慢,需3周或更长时间才有效。另外,对伴有注意缺陷和多动的治疗可首选可乐定。 可乐定([[可乐宁]])有[[片剂]]和[[皮肤]]贴片两种。口服开始剂量为0.025~0.075mg/d,分2~3次口服,缓慢加药,一般每天总量不超过0.5mg,或按3μg(kg·d)计算用量。对于一些不愿服药的儿童可用贴片,贴片(每片含2mg)可贴于两[[侧耳]]后,每次可贴0.5~1片,每周更换1次。可乐定(可乐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口干]]、[[头痛]]、头昏、易激惹、心率增快及[[血压]]下降等。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压和[[脉搏]]情况,定期行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调整剂量和减慢加药速度。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骤停药物,否则可出现急性[[停药反应]]。 (7) [[氯米帕明]]([[氯丙咪嗪]]):本品可增加脑内5-HT的水平,对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发的强迫症状有效,儿童每天3mg/kg,成人起始剂量为25mg/d,此后根据病情缓慢加药,成人最大剂量为250mg/d。不良反应有口干、镇静、震颤、[[便秘]]、排尿困难和[[性功能障碍]]等。 (8)[[氟西汀]]:为新一代抗[[忧郁]]剂,开始剂量为20mg/d,此后逐渐加至60~80mg/d。儿童对此药的激活作用较[[敏感]],其开始剂量为隔天10~20mg/d。与氯米帕明(氯丙咪嗪)[[比较]],氟西汀的不良反应较轻、较少。氟西汀可引起[[消化]]不良、恶心、皮疹或出现轻躁狂表现。研究表明,儿童服用少量氟西汀很安全。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9)[[病机奥氮平]]制尚不清楚,基因缺陷可导致神经:是一种非典型的具有包括[[解剖DA]]异常及神经-2、5-HT2A和2C[[生化拮抗作用]]的多种受体活性的精神抑制剂。Budman等的研究表明此药能明显减轻抽动症状,但对伴随症状无效。最终剂量为2.5mg/d,平均10.9mg/d。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功能体重]]紊乱,多数学者推测本病与基底核、前额叶、增加、食欲增加、口干、短暂性无症状性[[边缘系统低血糖]]等部位[[神经元]]功能紊乱有关,其发病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化[[代谢]]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等。作者认为奥氮平可作为治疗运动抽动及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常规精神抑制剂。
很多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该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65%~90%的抽动(10)控制注意缺陷和多动的药物:首选可乐定(可乐宁),Cohen(1992)报道,可乐定(可乐宁)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病例是家族性的,[[单卵]][[孪生]]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率(53%~56%)明显高于双卵孪生(8%)。秽语综合征伴发注意缺陷和多动有较好效果。
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存在着很大争议,现多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率的疾患,且外显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外显率高(0.5~0.9),女性外显率低(0.2~0.8)。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出现强迫性症状或[[行为障碍]]较为常见,其家族中(11)[[精神病肌苷]]病史也较多见,:有人认为肌苷治疗可能有效。认为肌苷是嘌呤类[[遗传学代谢中间产物]]研究认为抽动,可通过血-秽语综合征与[[强迫症脑脊液]]在遗传学上存在屏障,快速进入中枢[[相关神经组织]],可能为同一,并具有镇静、抗[[基因异常惊厥]]的不同表现。作用,能增加多巴胺释放,认为不能排除肌苷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轴突末梢部位,起类似氟哌啶醇的多巴胺受体拮抗药的作用。国内赵春玉等报道肌苷与氟哌啶醇联合治疗效果更好,且可减少氟哌啶醇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抽动(12)其他:[[哌甲酯]]([[利他林]])对治疗注意缺陷和多动有争议,因[[中枢兴奋]]剂可加重患者的抽动症状。此外[[三氟拉嗪]]、[[氟桂利嗪]]([[盐酸氟桂嗪]])、[[纳曲酮]]([[纳屈酮]])、[[地西泮]]([[安定]])、[[维生素E]]、[[维生素B]]6等药物可用于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存有基因缺陷,但到目前为止,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基因的定位研究,尚未得出肯定的结论。1998年Simonic对一个南非Afrikaner人群中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和非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对照研究发现,生于南非的欧洲人的抽动-秽语综合征连锁基因,可能位于2p11、8q22及11q23~24。秽语综合征的治疗。
=== 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伤===关于联合用药,多在下列情况下应用:一是患者的症状用氟哌啶醇单一治疗不能控制或不良反应太大不能继续治疗;二是患者用可乐定后,运动和发声症状仍存在。常用氟哌啶醇和可乐定合用,优点在于二者均为很小剂量,即可达到满意的效果,而不良反应较少。也可联用氟哌啶醇和硫必利( 泰必利)。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大脑]]的[[影像]]学改变主要在基底核。[[难产]]、[[窒息]]、[[早产]]、[[抽搐]]及头部[[外伤]]等造成的儿童器质性脑[[损伤]],可能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约50%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有[[肌张力改变]],或精细运动缺损等轻微的[[神经系统]]体征,[[脑电图]]可见非[[特异性]]的异常改变,这些均支持本病可能为[[器质性疾病]]。=== 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异常心理治疗===
(1)本病对[[多巴胺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因而患者会受到高度精神病理学的影响,有的在抽动控制后仍不能[[活动适应]]过度或多巴胺社会。所以应强调对因、[[受体对症治疗]]超敏:因多数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和发声抽动,对选择性[[中枢]]多巴胺D2受体拮抗药[[氟哌啶醇]]等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因而多数学者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大脑基底核及边缘系统的皮质多巴胺活动过度,或是[[突触]]后多巴胺能受体超敏,以及多巴胺更新率降低而致功能过盛有关。的同时,注意精神心理的治疗。
(2)(1)[[性激素支持性心理治疗]]及[[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认为[[基底神经节]]和边缘系统等具有基本[[生殖]]功能的脑区发育异常,可能与抽动-秽语综合征有关。这些特殊脑区的发育异常均在性激素的[[控制]]之下,抽动:对于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抽动,如触摸、摩擦、吸吮、嗅、秽语综合征患者来说,[[骨盆心理治疗]]挺伸与秽亵的目的不是直接消除抽动症状,主要是支持和帮助患者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患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时解决环境中的应激,并给予心理治疗和[[行为心理教育]],可能是生殖行为的不恰当表现,而秽语及爆发性喉音如犬声、喘气声,这些含性内容的声音,则可能也是生殖行为的不恰当表现。
(3)[[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NE]])功能失调[[假说]]:小[[剂量]][[可乐定]]可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减轻,故认为本症的病理机制与NE能[[系统]]受累有关,小剂量可乐定具有[[刺激]]突触前α2受体作用,从而[[反馈]][[抑制]]中枢蓝斑区NE的合成释放,使抽动症状减轻。=== 精神因素===(2)行为疗法通常包括以下方法:
本病可能与社会①消极[[心理练习]]因素有关。法:是根据多次重复一个动作后可引起积累性抑制的理论。可令患者在指定的时间里(15~30min),有意识地重复做某一抽动动作,随着时间进展,患者逐渐感到疲劳,抽动[[精神创伤频率]]、[[生活事件]](如不良的家庭环境、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亲子不融洽)、[[精神]]过度紧张、[[应激]]或[[情绪]]波动,可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抽动可能是愿望被[[压抑]]和反抗心理的表现。=== 感染及免疫因素===减少,症状减轻。
昏睡性脑炎伴动眼危象和[[疱疹自我监督]]脑炎的患者,可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这些患者的病[[理解]]剖和影像学[[检查]]发现,颞叶、基底核、[[丘脑]]、中[[脑盖]]部及中脑水管周围有病变,提示基底核或边缘系统的[[病毒]][[感染]],可能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链球菌]]感染后自体[[免疫]]过程,可能与儿童抽动及强迫症状有关;研究也发现(Muller等,2001),成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链球菌M12、M19[[抗体]]滴度升高。法:即鼓励患者通过自我监督以达到减少或控制抽动。令患者每天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不自主运动详细记录下来,如抽动的次数、频率与环境有无关系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可增强患者对抽动的意识,并努力去克服。此法适用于成人或较大儿童。
主要病理变化:有关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病理报道甚少。Balthasar(1957)在1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尸检中发现,纹状体富含多巴胺的[[细胞]]群中有一种异常类型的细胞,这种改变可能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理学]]基础。③松弛训练:让患者学会放松和呼吸调节,把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可使抽动减轻,对改善焦虑情绪也有作用。
Haber对1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尸检脑④行为反向训练:行为反向训练是应用一种与抽动[[标本相反]]的免疫的或不一致的对抗反应来控制抽动。对抗反应可通过拉紧与抽动相对应的肌肉以阻止运动抽动发生。采用紧闭嘴,通过[[组织化学鼻腔]]研究发现,苍白球外侧段背部和苍白球腹侧dynorphin阳性绒毛进行慢节奏[[纤维深呼吸]]完全缺乏或明显减少,提示从纹状体纤维可抑制发声抽动。用慢节奏经[[投射口腔]]至苍白球中的[[神经纤维]]存在异常。深呼吸可抑制鼻发声抽动。=== 外科治疗===
对于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可用手术治疗,多采用立体定向进行未定带、丘脑腹外侧核或丘脑中间板毁损术,对减少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的远期疗效。==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概述==
[[抽动-秽语综合征]](tics-coprolalia syndrome)又称Gilles de la Tourelte[[综合征]]或Tourette 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慢性多发性抽动]](chronicmultiple tic)等。Itard(1825)最早报道,法国[[神经]]病学家Georges Gilles de La Tourette1885 年首先详细描述,后来以其名字命名。
抽动-秽语综合征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率[[表现度]][[变异]]的疾病;Cornings等认为是[[多基因遗传病]]。患者有50%的机会将[[遗传因子]][[传递]]给他(她)的后代,遗传[[素质]]在子代中不一定完全表现抽动-秽语综合征病症,患者可只表露轻微抽动及[[强迫行为]](obsessive compulsive behavior,OCB),也可能只将[[基因]]遗传给子代而不显示临床[[症状]]。
== 发病机制==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基因缺陷可导致神经[[解剖]]异常及神经[[生化]][[功能]]紊乱,多数学者推测本病与基底核、前额叶、[[边缘系统]]等部位[[神经元]]功能紊乱有关,其发病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化[[代谢]]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 遗传因素===
 
很多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该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65%~90%的抽动-秽语综合征病例是家族性的,[[单卵]][[孪生]]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率(53%~56%)明显高于双卵孪生(8%)。
 
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存在着很大争议,现多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率的疾患,且外显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外显率高(0.5~0.9),女性外显率低(0.2~0.8)。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出现强迫性症状或[[行为障碍]]较为常见,其家族中[[精神病]]病史也较多见,[[遗传学]]研究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强迫症]]在遗传学上存在[[相关]],可能为同一[[基因异常]]的不同表现。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存有基因缺陷,但到目前为止,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基因的定位研究,尚未得出肯定的结论。1998年Simonic对一个南非Afrikaner人群中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和非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对照研究发现,生于南非的欧洲人的抽动-秽语综合征连锁基因,可能位于2p11、8q22及11q23~24。
 
=== 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伤===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大脑]]的[[影像]]学改变主要在基底核。[[难产]]、[[窒息]]、[[早产]]、[[抽搐]]及头部[[外伤]]等造成的儿童器质性脑[[损伤]],可能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约50%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有[[肌张力改变]],或精细运动缺损等轻微的[[神经系统]]体征,[[脑电图]]可见非[[特异性]]的异常改变,这些均支持本病可能为[[器质性疾病]]。
=== 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异常===
 
(1)[[多巴胺]][[活动]]过度或多巴胺[[受体]]超敏:因多数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和发声抽动,对选择性[[中枢]]多巴胺D2受体拮抗药[[氟哌啶醇]]等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因而多数学者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大脑基底核及边缘系统的皮质多巴胺活动过度,或是[[突触]]后多巴胺能受体超敏,以及多巴胺更新率降低而致功能过盛有关。
 
(2)[[性激素]]及[[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认为[[基底神经节]]和边缘系统等具有基本[[生殖]]功能的脑区发育异常,可能与抽动-秽语综合征有关。这些特殊脑区的发育异常均在性激素的[[控制]]之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抽动,如触摸、摩擦、吸吮、嗅、[[骨盆]]挺伸与秽亵[[行为]],可能是生殖行为的不恰当表现,而秽语及爆发性喉音如犬声、喘气声,这些含性内容的声音,则可能也是生殖行为的不恰当表现。
 
(3)[[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NE]])功能失调[[假说]]:小[[剂量]][[可乐定]]可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减轻,故认为本症的病理机制与NE能[[系统]]受累有关,小剂量可乐定具有[[刺激]]突触前α2受体作用,从而[[反馈]][[抑制]]中枢蓝斑区NE的合成释放,使抽动症状减轻。
=== 精神因素===
 
本病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精神创伤]]、[[生活事件]](如不良的家庭环境、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亲子不融洽)、[[精神]]过度紧张、[[应激]]或[[情绪]]波动,可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抽动可能是愿望被[[压抑]]和反抗心理的表现。
=== 感染及免疫因素===
 
昏睡性脑炎伴动眼危象和[[疱疹]]脑炎的患者,可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这些患者的病[[理解]]剖和影像学[[检查]]发现,颞叶、基底核、[[丘脑]]、中[[脑盖]]部及中脑水管周围有病变,提示基底核或边缘系统的[[病毒]][[感染]],可能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链球菌]]感染后自体[[免疫]]过程,可能与儿童抽动及强迫症状有关;研究也发现(Muller等,2001),成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链球菌M12、M19[[抗体]]滴度升高。
 
主要病理变化:有关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病理报道甚少。Balthasar(1957)在1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尸检中发现,纹状体富含多巴胺的[[细胞]]群中有一种异常类型的细胞,这种改变可能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理学]]基础。
 
Haber对1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尸检脑[[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苍白球外侧段背部和苍白球腹侧dynorphin阳性绒毛[[纤维]]完全缺乏或明显减少,提示从纹状体纤维[[投射]]至苍白球中的[[神经纤维]]存在异常。
 
==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本病有家族遗传倾向,发病年龄2~18岁,多在4~12岁起病,至青春期后逐渐减少。症状呈波动性,数周或数月内可有变化。病程较长,为慢[[性病]]程,至少持续1年。多发性抽动是早期主要症状,一般首发于面部,逐渐向上肢、躯干或下肢发展,表现[[眼肌]]、[[面肌]]、颈肌或[[上肢肌]]反复迅速的不规则抽动(运动痉挛),如眨眼、撅嘴、皱眉、抽动鼻子、扮鬼脸、甩头、点头、颈部伸展和耸肩等,症状加重出现肢体及躯干暴发性[[不自主运动]],如上肢[[投掷运动]]、转圈、踢腿、顿足、躯干弯曲和扭转动作等,抽动频繁每[[天可]]达10余次甚至数百次,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时加重,精神松弛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抽动-秽语综合征尚需与Huntington舞蹈病、手足徐动症、肌阵挛等疾病鉴别。
==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
 
一般症状较轻的患者可无须治疗,对已经确诊者则应早期采用[[药物]]疗法。治疗原则为:开始治疗可以用小剂量,缓慢增加药量,减轻[[副作用]],尤其在应用神经阻滞药或可乐定时更重要。治疗要有一定的疗程,适宜的剂量,不宜过早更[[换药]]物。当使用单一药物仅部分症状改善,或抽动-秽语综合征有复杂的伴随症状时,可考虑联合用药。然而,多种用药并不是最佳手段,应持慎重态度。关于维持治疗问题,由于药物治疗是对症性的,故应进行一定时期的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较轻的患者维持治疗需6~12个月,对于重症患者,应维持治疗1~2年或更长时间。维持治疗量一般为治疗量的1/2~2/3。
=== 药物治疗===
 
(1)氟哌啶醇(haloperidol):为选择性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滞药。1961年Seignot报道用氟哌啶醇治疗抽动获得成功,其后有不少报道证实此药确有疗效,现已广泛用于抽动-秽语综合征,为首选药物,疗效可达60%~90%,主要对运动和发声抽动有效,可使许多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恢复常态,但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一些伴随症状效果不明显。开始时,氟哌啶醇每次口服0.25~0.5mg, 2~3次/d,或0.5mg/d,睡前一次服用,逐渐加量,一般每隔3~5天增加1次,有效量往往达5~30mg/d,一般2~10mg/d。通常剂量儿童为1.5~14mg/d[0.25~0.5mg/ (kg·d)],成人16mg/d[0.5mg/(kg·d)],可1次或分次口服。症状控制后,剂量应逐渐减少至每天维持量在10mg以下。
 
约半数患者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如情绪恶劣、[[嗜睡]]、锥体外系症状、认知迟钝而影响学习、心脏[[传导]]阻滞等,动作徐缓及[[静坐不能]]是氟哌啶醇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应同时并用[[苯海索]]以减少锥体外系[[反应]]。部分患者在开始用药或加药过程中会出现动眼危象,即双眼[[强直]]性上视,用[[东莨菪碱]]([[海俄辛]])肌注可缓解。氟哌啶醇最低有效浓度为2.0ng/ml,血药水平超过6.0ng/ml可出现不良反应。
 
(2)[[匹莫齐特]]([[哌咪清]]):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但无镇静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现作为二线药物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药物作用]]时间长,单次口服时间为24h,故日服1次即可。开始量为0.5~1mg/d,最好晨服;以后每周可小量增加,直至抽动症状被控制。一般儿童2~6mg/d,最大用量0.2mg/(kg·d),成人4~12mg/ d,维持量为3~6mg。哌咪清引起心脏传导阻滞较氟哌啶醇更常见,可引起T波倒置、u波出现、Q-T间期延长、[[心率]]过缓等,故用药前和治疗过程中每隔1~2个月应进行[[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T波倒置、u波出现等应停药;Q-T间期延长不很明显时可继续用药但不能再加量。长期使用可出现[[焦虑]]情绪。
 
(3) [[硫必利]]([[泰必利]]):本品疗效不如氟哌啶醇,优点为不良反应轻。对氟哌啶醇不耐受者可改用此药。Eggers等的研究表明硫必利(泰必利)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有明确疗效。开始剂量为50~100mg/d,分2~3次口服,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量,常用剂量为200~300mg/d,儿童一般不超过600mg/d。大多数病例的疗效出现于用药1~2周后。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无力,大剂量可出现[[恶心]][[呕吐]]。
 
(4)[[舒必利]]:本品对控制抽动症状也有较好效果。抗抽动剂量为200~400mg/ d。主要不良反应有困倦、抑郁、焦虑、轻度震颤和性欲降低等。
 
(5)[[五氟利多]]:有人报道经氟哌啶醇和匹莫齐特([[哌迷清]])治疗本症未见效的病例,服用五氟利多获得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尤其嗜睡较其他药物轻(Shapim等,1983)。
 
(6)α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盐酸可乐定]](Clonidine):本品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药理作用可能是抑制蓝斑区突触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的释放,从而使抽动症状减轻。可乐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抽动症药物,有效率为22%~70%,起效时间较氟哌啶醇慢,需3周或更长时间才有效。另外,对伴有注意缺陷和多动的治疗可首选可乐定。
 
可乐定([[可乐宁]])有[[片剂]]和[[皮肤]]贴片两种。口服开始剂量为0.025~0.075mg/d,分2~3次口服,缓慢加药,一般每天总量不超过0.5mg,或按3μg(kg·d)计算用量。对于一些不愿服药的儿童可用贴片,贴片(每片含2mg)可贴于两[[侧耳]]后,每次可贴0.5~1片,每周更换1次。可乐定(可乐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口干]]、[[头痛]]、头昏、易激惹、心率增快及[[血压]]下降等。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压和[[脉搏]]情况,定期行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调整剂量和减慢加药速度。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骤停药物,否则可出现急性[[停药反应]]。
 
(7) [[氯米帕明]]([[氯丙咪嗪]]):本品可增加脑内5-HT的水平,对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发的强迫症状有效,儿童每天3mg/kg,成人起始剂量为25mg/d,此后根据病情缓慢加药,成人最大剂量为250mg/d。不良反应有口干、镇静、震颤、[[便秘]]、排尿困难和[[性功能障碍]]等。
 
(8)[[氟西汀]]:为新一代抗[[忧郁]]剂,开始剂量为20mg/d,此后逐渐加至60~80mg/d。儿童对此药的激活作用较[[敏感]],其开始剂量为隔天10~20mg/d。与氯米帕明(氯丙咪嗪)[[比较]],氟西汀的不良反应较轻、较少。氟西汀可引起[[消化]]不良、恶心、皮疹或出现轻躁狂表现。研究表明,儿童服用少量氟西汀很安全。
 
(9)[[奥氮平]]:是一种非典型的具有包括[[DA]]-2、5-HT2A和2C[[拮抗作用]]的多种受体活性的精神抑制剂。Budman等的研究表明此药能明显减轻抽动症状,但对伴随症状无效。最终剂量为2.5mg/d,平均10.9mg/d。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体重]]增加、食欲增加、口干、短暂性无症状性[[低血糖]]等。作者认为奥氮平可作为治疗运动抽动及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常规精神抑制剂。
 
(10)控制注意缺陷和多动的药物:首选可乐定(可乐宁),Cohen(1992)报道,可乐定(可乐宁)对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发注意缺陷和多动有较好效果。
 
(11)[[肌苷]]:有人认为肌苷治疗可能有效。认为肌苷是嘌呤类[[代谢中间产物]],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快速进入中枢[[神经组织]],并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能增加多巴胺释放,认为不能排除肌苷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轴突末梢部位,起类似氟哌啶醇的多巴胺受体拮抗药的作用。国内赵春玉等报道肌苷与氟哌啶醇联合治疗效果更好,且可减少氟哌啶醇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12)其他:[[哌甲酯]]([[利他林]])对治疗注意缺陷和多动有争议,因[[中枢兴奋]]剂可加重患者的抽动症状。此外[[三氟拉嗪]]、[[氟桂利嗪]]([[盐酸氟桂嗪]])、[[纳曲酮]]([[纳屈酮]])、[[地西泮]]([[安定]])、[[维生素E]]、[[维生素B]]6等药物可用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
 
关于联合用药,多在下列情况下应用:一是患者的症状用氟哌啶醇单一治疗不能控制或不良反应太大不能继续治疗;二是患者用可乐定后,运动和发声症状仍存在。常用氟哌啶醇和可乐定合用,优点在于二者均为很小剂量,即可达到满意的效果,而不良反应较少。也可联用氟哌啶醇和硫必利( 泰必利)。
 
=== 心理治疗===
 
本病对[[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因而患者会受到高度精神病理学的影响,有的在抽动控制后仍不能[[适应]]社会。所以应强调对因、[[对症治疗]]的同时,注意精神心理的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对于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来说,[[心理治疗]]的目的不是直接消除抽动症状,主要是支持和帮助患者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患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时解决环境中的应激,并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
 
(2)行为疗法通常包括以下方法:
 
①消极[[练习]]法:是根据多次重复一个动作后可引起积累性抑制的理论。可令患者在指定的时间里(15~30min),有意识地重复做某一抽动动作,随着时间进展,患者逐渐感到疲劳,抽动[[频率]]减少,症状减轻。
 
②[[自我监督]]法:即鼓励患者通过自我监督以达到减少或控制抽动。令患者每天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不自主运动详细记录下来,如抽动的次数、频率与环境有无关系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可增强患者对抽动的意识,并努力去克服。此法适用于成人或较大儿童。
 
③松弛训练:让患者学会放松和呼吸调节,把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可使抽动减轻,对改善焦虑情绪也有作用。
 
④行为反向训练:行为反向训练是应用一种与抽动[[相反]]的或不一致的对抗反应来控制抽动。对抗反应可通过拉紧与抽动相对应的肌肉以阻止运动抽动发生。采用紧闭嘴,通过[[鼻腔]]进行慢节奏[[深呼吸]]可抑制发声抽动。用慢节奏经[[口腔]]深呼吸可抑制鼻发声抽动。
=== 外科治疗===
 
对于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可用手术治疗,多采用立体定向进行未定带、丘脑腹外侧核或丘脑中间板毁损术,对减少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的远期疗效。
== 预后==
维生素E
== 百科帮你涨知识 == [http://www.{{zk120.com/ji/ 查找更多中医古籍] [http://www.zk120.com/an/search?qe=%E6%8A%BD%E5%8A%A8-%E7%A7%BD%E8%AF%AD%E7%BB%BC%E5%90%88%E5%BE%81 名老中医谈抽动-秽语综合征] [http://www.zk120.com/fang/ 查找更多方剂]}}
3,224
个编辑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