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分穴

删除487字节, 2017年7月12日 (三) 09:12
无编辑摘要
'''水分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分水]]、[[中守]]。属[[任脉]],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下动、[[静脉]]。主治[[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以及[[肾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主治==腹痛,[[穴位腹胀]]取穴法:,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定位=====标准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取穴方法===
取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水分穴]]位于人体的中腹部,肚脐上一指宽处(即[[拇指]]的宽度)。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配伍应用==
配天枢穴、地机穴治腹水;配内关穴治反胃呕吐;配中封穴、曲泉穴治脐痛;配脾俞穴、三阴交穴治浮肿。
==附注==
===别名===
中守穴,中管穴,分水穴。
主治[[疾病]]:===穴义=== 此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主治疾病为:[[腹泻]]、浮肿水肿、[[腹水]](腹积水)等。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水分穴 Shuǐ fēn(RN9) 〖穴位取穴法〗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天枢穴]]、[[地机穴]]治腹水;配[[内关穴]]治[[反胃]][[呕吐]];配[[中封穴]]、[[曲泉穴]]治脐痛;配[[脾俞穴]]、[[三阴交穴]]治浮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别名〗中守穴,中管穴,分水穴。 〖穴义〗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 〖名解〗===名解===
(1)水分。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而得名。分水名意与该穴同。
(3)中管。中,中间也。管,管道也。中管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本穴为任脉气血由气向液的转化之地,转化后的液态物则循任脉道路向下而流,任脉如同经水下行的管道一般,故名中管。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小部分散于任脉之外。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小部分散于任脉之外。===功能作用===分流水湿。
〖功能作用〗分流水湿。===治法===寒则通之灸之,热则水针。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热则水针。 
==参看==
*[[针灸学/水分穴|《针灸学》- 水分穴]]
{{zk120}}
213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