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穴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分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分水中守。属任脉,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下动、静脉。主治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以及肾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定位

标准定位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取穴方法

取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水分穴位于人体的中腹部,肚脐上一指宽处(即拇指的宽度)。

解剖

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临床应用

天枢穴地机穴腹水;配内关穴治反胃呕吐;配中封穴曲泉穴治脐痛;配脾俞穴三阴交穴治浮肿。

附注

别名

中守穴,中管穴,分水穴。

穴义

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

名解

(1)水分。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而得名。分水名意与该穴同。

(2)中守。中,与外相对,指中间。守,把守也。中守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循腹正中线的任脉下行。本穴物质为神阙穴冷降而至的地部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由于地球重力场的作用,经水循任脉直流而下,本穴如同在经脉道路中间有关卡把守一般,故名中守。

(3)中管。中,中间也。管,管道也。中管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本穴为任脉气血由气向液的转化之地,转化后的液态物则循任脉道路向下而流,任脉如同经水下行的管道一般,故名中管。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小部分散于任脉之外。

功能作用

分流水湿。

治法

寒则通之灸之,热则水针。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水分穴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水分穴》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