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膻中穴

删除667字节, 2017年7月12日 (三) 15:49
无编辑摘要
[[膻中穴]] (RN17)别名元儿穴,胸堂穴,上气海穴,元见穴。出《[[灵枢]]·[[根结]]》。 取定[[穴位]]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属[[任脉]]。[[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呃逆]],[[噎膈]],少乳,及[[心绞痛]],[[支气管哮喘]],[[乳腺炎]]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概述图|akupixrenren17.jpg|膻中}}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喘咳]]病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膻中穴 气会,心包募。  
===穴义===
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  
===名解===
===(1)膻中===膻,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吸热后的热燥之气。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吸热胀散而变化热燥之气,如[[羊肉]]带有辛臊气味一般,故名。  ===(2)元儿===元,首也,气也。儿,气之子也,水也。元儿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中含有一定水湿,非为干燥之气。  ===(3)胸堂=== 胸堂名意指本穴位于胸部也,无它意。  ===(4)上气海=== 上气海穴,此与任脉下部气海穴相对而言,指本穴为任脉的生气之海。  ===(5)元见=== 元,首也,气也。见,明显也。元见名意指穴内的吸热胀散之气显而易见。  ===(6)气会=== 本穴物质为胸堂上部的气态物汇集而成,故为人之气会。  ===(7)心包募=== 募,募集也。本穴物质为胸部之气聚集而成,在本穴吸热后外行于心包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心包[[经气]]血的重要输送之地,故为心包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热燥之气。  
===运行规律===
凉湿水气由天之下部汇入本穴并吸热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
募集心包经气血。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膻中穴]]简介==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刺激膻中穴的方法==
揉法:拇指或由[[手掌]][[大鱼际]]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0次,反复10次。
213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