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实质是膜的去极化过程,以很快速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播,即动作电位的传导。
简介
有时也叫锋电位。神经冲动是以全或无方式不衰减地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随动物的种类、神经纤维的类别、粗细与温度等因素而异,一般约每秒~200米。正常情况下神经冲动一般是顺向传导的,即由胞体传向轴突的远端,如用人工刺激,冲动可以逆向传导。顺向与逆向传导的速度是相同的。若用电刺激同时引起两个向相反方向传导的神经冲动,相遇时将碰撞消失。动作电位是神经系统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方式;感受器(如眼、耳等)发出的神经冲动将生物体内、 外环境变化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大脑与脊髓),沿传入(或感觉)神经纤维传导;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将“指令”传达到效应器官(如肌肉、腺体等),则沿传出或运动神经纤维传导。在自然状态下无论在外周还是中枢神经内部,神经冲动都在单一神经元范围内传导。在神经末梢处(突触或与肌肉接头上),神经冲动通过化学传递或电传递引起下一个细胞的兴奋或抑制。将一对电极置于神经纤维上,可将神经冲动通过放大器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这是一个短暂的负的小电波。如果将微电极插入神经纤维内记到的信号就大得多。在静息时纤维内是负电位,当动作电位经过时,就短暂地变成正电位(见兴奋)。神经冲动发放的最高频率与神经纤维的绝对不应期的长短有关。 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的传导
局部电流学说设想当一条无髓鞘纤维的某一小段,因受到足够强的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时,该处的膜将由静息时的内负外正暂时变成内正外负,但和该段神经相邻的神经段则仍处于静息时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膜两侧溶液有导电性,在兴奋的神经段和与它相邻的未兴奋段之间,将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有电荷移动,这就是局部电流。它的流动方向是:膜外有正电荷从未兴奋段流向兴奋段,胞内有正电荷由兴奋段流向未兴奋段,这个电流方向是使未兴奋段纤维膜去极化。当这个电流足够强,使该段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后,就会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动作电位。这样,动作电位依靠局部电流一段一段地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由于纤维膜兴奋后有一个相当长的不应期,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始终是沿着神经纤维的兴奋段向未兴奋段单向传导。
由于动作电位产生时,电位变化的斜率和幅值都很大,而且膜两侧溶液都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局部电流的强度,常可超过引起相邻部分产生兴奋的阈强度数倍;即兴奋一经产生,它在同一细胞内传导有很大的“安全系数”,不易中断。
有髓鞘神经纤维外面包有1层几乎不导电的髓鞘,髓鞘只在朗维埃氏结处中断,轴突膜和细胞外液直接接触,允许离子的跨膜移动,因此有髓鞘纤维在受到刺激时,动作电位仅在朗维埃氏结处发生。神经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也只能在朗维埃氏结处流入或流出纤维,在纤维内正电荷由兴奋的朗维埃氏结通过节间纤维流向相邻的未兴奋的朗维埃氏结,而在胞外液体中,正电荷由未兴奋的朗维埃氏结沿着节间纤维流向兴奋的朗维埃氏结。这个电流方向使未兴奋朗维埃氏结膜去极化,和无髓鞘纤维一样,当这个电流足够大时,就引起未兴奋的朗维埃氏结产生动作电位。由于神经冲动仅在相邻的朗维埃氏结上先后产生,所以有髓鞘纤维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是跳跃式的,叫做跳跃传导,在其他条件类似的情况下,有髓鞘纤维的传导速度显然比无髓鞘纤维快,几个微米粗细的青蛙有髓鞘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相当枪乌鲗直径将近 1毫米的无髓鞘纤维的传导速度。神经髓鞘的出现加快了神经传导速度、节约了能量,是生物体以同样的体积与材料来处理大大增长的信息量的一种适应。
传导速度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随动物的种类、神经纤维类别和直径的不同以及温度的变化而异
神经纤维类别影响
可见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与髓鞘的有无和纤维的粗细有密切关系。
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有一定影响。温度升高有利于传导。如果在10℃以下则恒温动物的神经纤维往往丧失传导功能。温度对无髓鞘纤维的传导影响不大。
神经纤维直径影响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主要决定于神经纤维本身的电缆性质。粗的神经纤维内纵向电阻小,局部电流较大,有利于传导。如膜电容较大,同样数量的电荷变化所引起的膜电位变化就小,因而不利于传导。膜电阻大,使胞内电流传播得远,一般有利于传导。髓鞘的加厚对传导速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增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膜电阻增加,再加上朗维埃氏结的结间距离增长都有利于传导,但髓鞘的加厚常伴有轴突实际直径的减小,又不利于传导。理论计算与实测都表明轴突直径/纤维外径之比为0.7左右时,传导速度最快。有趣的是动物的髓鞘纤维中,轴突直径与纤维外径之比恰好在0.7左右。另外,有关纤维直径与传导速度的关系,电缆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也是一致的,即无髓鞘纤维的传导速度和纤维直径的平方根成正比,而有髓鞘纤维的传导速度则与直径(包括髓鞘厚度的外径)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