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指病人的言语和动作增多与思维和情感活动一致,并与环境保持协调。这种活动增多是有目的的和可以理解的。非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病人的动作和言语增加与思维和情感不一致,病人的动作和言语单调杂乱,缺乏目的和意义,令人难以理解,因此的整个精神活动显得不协调。
精神运动性兴奋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一、安全和生活护理
1.提供安静的环境,引导病人注意安全,并阻止他人围观和挑逗。严重兴奋的时应住单间隔离,确保安全;
2.对病人态度良好,稳定病人情绪,保证休息。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减少外界刺激,鼓励参加个人喜欢并可以自控的活动;
3.引导鼓励病人按时料理个人卫生,对病人异常的打扮和修饰给予婉转的指正,教会更好的体现个人修养和身份;
4.让病人单独进食,减少周围事物的干扰,加强监护,防其暴饮暴食。按时督促和协助病人进食足够的食物和水分,如果病人处于极度兴奋激越状态,可在数人协助或保护下耐心喂饭。选择适当的时机给病人讲解其饮食无节的原因和危害,引导病人自行控制过度活动,能自行正常进食饮水;
5.引导病人参与他喜爱的活动,如简单的小手工操作等,并配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既增强病人的自尊,又使病人过盛的精力得以自然疏泄;
6.不采取强制性言语和措施,对其过激言行不辩论,但不轻易迁就,应因势利导,鼓励病人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与宣泄激动和愤怒,对其打抱不平行为必须婉言谢绝。在日常沟通、治疗护理,需要与病人发生躯体接触时应谨慎,必要时应有他人陪同;
7.在急性期应查阅病人书信,目的在于防止病人在自控能力下降期间,造成权益损失,甚至法律纠纷。
二、心理护理
1.分析病人的合理与不合理要求,适当满足合理要求。注意对病人的品德和安全教育;
2.选择适当时机让病人认识自己的情感失控是病态,从主观上能够主动调整情感和行为。
三、特殊护理
1.兴奋(包括躁狂)行为的防范:
1)对有严重躁狂发作的病人应安置重病室,并有专人护理;
2)遵医嘱给各种对症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治疗作用与副反应;
3)对持续躁动的病人要注意保证病人的营养,每日入的水份不应少于3000ml,并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4)对于兴奋病人,也应注意防冲动伤人、毁物和其它意外。检查和治疗时防止损坏器械和用品,不听劝说者应在约束之后进行检查或治疗;
2.一旦冲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终止和预防再度发生冲动行为。如难以制止冲动,可隔离或保护约束病人,认真执行保护约束护理常规,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进一步措施;
3.在冲动后,做好事后心理护理,制订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在病人安静合作解除隔离或约束时,仍要解释隔离或约束的必要性。对于受冲动损害的人应立即妥善处理。
四、健康教育随着病情的好转,教会病人克服性格弱点,正确对待疾病和面对未来,掌握坚持长期治疗防止复发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精神运动性兴奋的原因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见于躁狂症。
分裂症的紧张型和青春型,及谵妄状态均可出现非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但谵妄状态病人的意识障碍明显。
精神运动性兴奋的诊断
常见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精神障碍
1.分裂症,如紧张型或青春型分裂症病人可以发生精神运动性兴奋,而偏执型病人在幻觉、妄想影响下,可发生情绪激动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2.心境障碍:躁狂发作一般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①情感高涨;②联想加速;③动作很多;
3.癔症性情感爆发:是在精神刺激后发病,表现夸张表演的姿态诉说他们的委屈和愤怒,带有发泄的特征。一般持续1—2个小时。由于癔症样发作可见于多种疾病,故需要仔细予以排除;
4.严重应激障碍:在急剧而强烈的精神刺激下突然起病,表现为情绪兴奋,躁动不安。病人的言语内容易理解,多与精神因素或本人经历有关,持续时间不长;
5.人格障碍: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病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缺乏自控能力,行为具有冲动性,易与人争执,甚至发生斗殴伤人行为。虽然事后会承认错误,但缺乏罪责感,因此屡教屡犯,发作呈阵发性;
2)冲动型人格障碍:为阵发性发作的难以自控的情感冲动,以致突然暴怒甚至暴行,事后后悔,但下次又同样发作,为阵发性发作,冲动型人格障碍病人平时与人保持较好的关系;
3)表演型人格障碍:多为女性,喜欢追求新奇、自我中心、文过饰非,甚至发生病态说谎。开始于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病人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如情感不稳,过度警觉,行为或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能自控,因此明显影响社会功能,使得病人环境适应不良并感到痛苦。病人缺乏自知之明,虽重复发生严重后果,仍不能使其自行纠正;
6.精神发育迟滞:病人自我控制能力减低,因此容易出现冲动行为,这种兴奋状态一般持续时间很短,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便可平息;
7.癫痫,如有些病人在癫痫发作后出现意识模糊和兴奋,另有些病人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发作,可持续几分钟至几天,突然中止,醒后多完全遗忘,脑电图检查异常;
精神运动性兴奋的鉴别诊断
精神运动性兴奋的鉴别诊断:
(1)躁狂性兴奋。躁狂发作的临床相。患者的言语和动作明显增多,其思维、情感活动和言语行为一般存在内在联系,与周围环境也有一定联系,其增多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指向,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被周围人理解,因此属于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特别严重的躁狂性兴奋状态可以达到与环境不协调的程度,有时容易与其他类型的兴奋混淆,需要详细地了解病史,进行全面细致的精神检查、躯体和实验室检查。
(2)青春性兴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的临床相,属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患者的言语动作既无动机也无目的,与自身思维、情感活动不协调,即丧失内在联系。动作杂乱无章,常有作态、古怪离奇的行为。行为与外界环境也不协调,具有精神活动全面“瓦解”的性质。
(3)紧张性兴奋。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特点是突然出现极度行为紊乱并常伴有严重的冲动破坏伤人行为,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常与严重的木僵交替出现,二者的转换也十分突然。紧张性兴奋目前已经比较少见。
(4)器质性兴奋。见于急性脑病综合征或其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精神障碍,多伴有意识障碍。临床表现的变异程度较大。
(5)反应性兴奋。常见于急性应激障碍,在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下,急性发生狂呼乱喊或运动性不安表现,持续时间一般在几小时以内。
常见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精神障碍
1.分裂症,如紧张型或青春型分裂症病人可以发生精神运动性兴奋,而偏执型病人在幻觉、妄想影响下,可发生情绪激动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2.心境障碍:躁狂发作一般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①情感高涨;②联想加速;③动作很多;
3.癔症性情感爆发:是在精神刺激后发病,表现夸张表演的姿态诉说他们的委屈和愤怒,带有发泄的特征。一般持续1—2个小时。由于癔症样发作可见于多种疾病,故需要仔细予以排除;
4.严重应激障碍:在急剧而强烈的精神刺激下突然起病,表现为情绪兴奋,躁动不安。病人的言语内容易理解,多与精神因素或本人经历有关,持续时间不长;
5.人格障碍: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病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缺乏自控能力,行为具有冲动性,易与人争执,甚至发生斗殴伤人行为。虽然事后会承认错误,但缺乏罪责感,因此屡教屡犯,发作呈阵发性;
2)冲动型人格障碍:为阵发性发作的难以自控的情感冲动,以致突然暴怒甚至暴行,事后后悔,但下次又同样发作,为阵发性发作,冲动型人格障碍病人平时与人保持较好的关系;
3)表演型人格障碍:多为女性,喜欢追求新奇、自我中心、文过饰非,甚至发生病态说谎。开始于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病人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如情感不稳,过度警觉,行为或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能自控,因此明显影响社会功能,使得病人环境适应不良并感到痛苦。病人缺乏自知之明,虽重复发生严重后果,仍不能使其自行纠正;
6.精神发育迟滞:病人自我控制能力减低,因此容易出现冲动行为,这种兴奋状态一般持续时间很短,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便可平息;
7.癫痫,如有些病人在癫痫发作后出现意识模糊和兴奋,另有些病人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发作,可持续几分钟至几天,突然中止,醒后多完全遗忘,脑电图检查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