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来自中医百科
肠系膜充满淋巴管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多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结核杆菌感染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常因饮用受结核杆菌污染的牛奶或乳制品而发病;继发性较原发性多见,多继发于开放性肺结核或肠结核。病变淋巴结若破溃可引起结核性腹膜炎。
治疗措施
抗结核治疗(同结核性腹膜炎)。
诊断
1.病史提问
轻者无症状,较重者可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等一般结核症状外,尚可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2.体检发现
腹部触诊时,右下腹或中腹部可扪及直径2~3厘米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有时多个并存不易移动且边缘不齐,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
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见肠系膜根附着处,分布数个圆形或椭圆形密度不均的斑点或斑块状钙化影,侧位片该影在脊柱前。B超和CT检查有助于发现尚未钙化的肿大淋巴结。临床确诊困难者可予抗结核试验治疗。部分病例是在阑尾切除手术中发现的。
临床表现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发病前常有喉痛、发热、倦怠不适等前躯症状,然后才出现脐部和右下腹痛、恶心、呕吐,有时可发生腹泻或便秘。这样的发病过程与急性阑尾炎先腹痛后发热正好相反,且发病早期即体温骤升。体检时脐部及右下腹均可有压痛,范围比较广泛,压痛点不固定。因小儿腹肌不发达,腹肌紧张可不明显。有时可扪及小结节样肿物。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正常。如为链球菌所致,腹腔穿刺可抽得较稀薄的草绿色液体,涂片可找到革兰氏阳性球菌。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