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瑾-3.jpg
呕吐.jpg

呕吐是内容物,甚至胆汁肠液通过食道反流到口腔,并吐出的反射性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吐,但有些呕吐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中医上对呕吐的释名,前人有两说:一说认为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另一说认为呕以声响名,吐以吐物言,有声无物曰呕,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有物曰呕吐。

病因

西医病因

呕吐是由于食管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鼻腔涌出。可分为:

1.消化道器质性梗阻:食管、胃或肠内容物下行受阻,而被迫逆行以致呕吐。如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不同部位闭锁或狭窄)。稍大的孩子则多为后天性肠扭转肠套叠肠梗阻(如常见的蛔虫梗阻)。

2.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肠炎胃炎阑尾炎由于炎症对于的刺激,可呈反射性呕吐,常伴有腹痛恶心腹泻腹胀

3.身体功能异常:如果发生全身性感染或代谢障碍等情况时,常伴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中毒症状。

4.脑神经系统疾病:如发生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或颅内占位性病变,能引起中枢性喷射性呕吐,呕吐前并不恶心,但伴有头痛嗜睡昏迷惊厥等其他神经性症状。

5.中毒:毒物对胃肠道局部刺激及毒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呕吐。

发生机制

胃窦与幽门区收缩关闭,胃逆蠕动,胃体与胃底张力减低继贲门开放,最后膈肌腹肌的突然收缩,腹压骤增,使得胃的食糜通过食道、咽部而排出,通过强烈的呕吐也可以把部分小肠的食糜也吐出来。呕吐能够把有毒的物质或者异物排出体外,对于人体是有益的,但是过度的呕吐容易造成机体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代谢性碱中毒,注意补充一些酸性物质,尤其是小儿和老年人。

病理生理

由于呕吐的病因复杂多样、呕吐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不同、程度不等和年龄各异,所以,对机体产生的影响非常悬殊。轻者没有任何影响,仅一过性不适。长期慢性呕吐。可致消化性食管炎、低血容量、低钾、低钠、碱中毒等代谢紊乱。进一步则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停滞。急重时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休克或误吸、窒息、诱发心律不齐甚至死亡。因外科原因引起者还可导致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后果。那些运动神经功能不良的病人也极易发生呕吐后误吸,需倍加警惕。

中医病因认识

《内经》对呕吐的病因论述颇详。如《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火郁之发,……疡痱呕逆。”《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燥淫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厥阴司天,风淫所胜,……食则呕”;“久病而吐者,胃气虚不纳谷也。”若脾阳不振,不能腐熟水谷,以致寒浊内生,气逆而呕;或热病伤阴,或久呕不愈,以致胃阴不足,胃失濡养,不得润降,而成呕吐。如《证治汇补·呕吐》所谓:“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

呕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且常相互影响,兼杂致病,如外邪可以伤脾,气滞可致食停,虚可以成饮等。呕吐的病机无外乎虚实两大类,实者由外邪、饮食、痰饮、气郁等邪气犯胃,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发;虚者由气虚阳虚阴虚等正气不足,使胃失温养、濡润,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一般来说,初病多实,日久损伤脾胃,中气不足,可由实转虚;素虚,复为饮食所伤,或成痰生饮,则因虚致实,出现虚实并见的复杂病机。但无论邪气犯胃,或脾胃虚弱,发生呕吐的基本病机都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呕吐的病位在胃,与有密切的关系。

预防

孩子呕吐预防

孩子呕吐以后,让他小口地喝点东西有助于下咽,不要一下子喝很多。可乐之类的饮料都可以,但最好是在没有气泡以后。这些饮料到处都有,所以即使是在外度假也可以解决问题。当然,如果使用口服补盐液对腹泻和呕吐进行适当的治疗就更好了。在孩子一阵呕吐后,要等一会才能让他们喝这些东西。如果孩子呕吐后马上喝,肯定又会吐出来。

宝宝呕吐预防

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宝宝出现呕吐症状,很可能由于不是很严重的喂食问题造成,例如喂食过量、不消化,或对母乳或配方奶里的蛋白质过敏。要判断宝宝是呕吐还是吐奶(宝宝吐奶也是常发生的情况),你只要记住宝宝吐奶时,只会有几勺量的奶顺着宝宝的下巴流出来,而呕吐时吐出来的液体要多得多。同时,宝宝也可能会被自己的呕吐吓住,很可能会哭起来。

注意事项

避免风寒暑湿之邪或秽浊之气的侵袭,避免精神刺激,避免进食腥秽之物,不可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香燥之晶。呕吐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常见症状

典型症状: 1.具有饮食、痰涎、水液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2.常伴有脘腹不适,恶心纳呆,泛酸嘈杂等胃失和降之症;先有恶心欲吐之感,多由饮食、情志、寒温不适,闻及不良气味等因素而诱发,也有由服用化学药物、误食毒物所致者。

临床表现:呕吐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常有恶心之先兆,其作或有声而无物吐出,或吐物而无声,或吐物伴有声音;或食后即吐,或良久复出;或呕而无力,或呕吐如喷;或呕吐新人之食,或呕吐不消化之宿食,或呕吐涎沫,或呕吐黄绿苦水;呕吐之物有多有少。呕吐常有诱因,如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寒暖失宜,以及闻及不良气味等因素,皆可诱发呕吐,或使呕吐加重。本病常伴有恶心厌食,胸脘痞闷不舒,吞酸嘈杂等症。呕吐多偶然发生,也有反复发作者。

临床检查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应注意神志、营养状态、脱水、循环衰竭、贫血及发热等。

腹部体征应注意胃型、胃蠕动波、振水声等幽门梗阻表现。肠鸣音亢进、肠型等急性肠梗阻表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急腹症表现,此外,还应注意有无腹部肿块、等。

其他:①眼部检查注意眼球震颤、眼压测定、眼底有无视神经盘水肿等。②有无病理反射及腹膜刺激征等。

诊断鉴别

呕吐发生时间

晨间呕吐在育龄女性应考虑早孕反应,有时也见于尿毒症或慢性酒精中毒。有些鼻窦炎因分泌物刺激咽部,也有晨起恶心和干呕。夜间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

呕吐的特点

一般呕吐常先有明显恶心,然后出现呕吐。但神经性呕吐可不伴有恶心或仅有轻微恶心,呕吐并不费力,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呕吐。高血压脑病或颅内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也常常没有恶心而突然出现喷射状呕吐。

呕吐物的性质

幽门梗阻的呕吐物含有隔餐或隔日食物,有腐酵酸臭气味。呕吐物中含有多量黄色苦味胆汁,多见于频繁剧烈呕吐或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肠梗阻。大量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或急性胃扩张,一次呕吐可超过1000ml。呕吐物有大便臭味的可能是低位肠梗阻。呕吐大量酸性胃液多见于高酸性胃炎、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泌素瘤。呕吐物呈咖啡样或鲜红色,考虑上消化道出血,请参看呕血与黑便。

呕吐伴有腹痛

伴有腹痛者,首先应考虑急腹症,要及时就诊。请参看腹痛。慢性腹痛可在呕吐之后获得暂时缓解,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或高位肠梗阻。但在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脏炎等,则呕吐一般不能使腹痛得到缓解。

呕吐伴头痛与眩晕

伴有头痛,应考虑高血压脑病、偏头痛、鼻窦炎青光眼屈光不正等。伴有眩晕者可能是梅尼埃病迷路炎等,还需要了解是否由硫酸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或庆大霉索等药物引起。

另外对恶心呕吐伴有厌食、疲乏,甚至出现黄疸,应该警惕是否为病毒性肝炎,及时就诊并隔离。在育龄女性必须了解月经情况,如果未经避孕(或避孕失败)而超过4周尚未行经者,要考虑是否为早孕所致的恶心与呕吐。

呕吐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因消化系统本身病变所致,也可因消化系统以外的全身性疾病导致。要想对恶心与呕吐作出正确诊断,需要去医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反复和持续的剧烈呕吐多引起严重并发症,故应该予以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辅助检查主要包括与炎症、内分泌代谢及水盐电解质代谢紊乱等有关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选作B超、X线、胃镜、ERCP、超声内镜、小肠镜、CT、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以确定诊断。

并发症

恶心厌食,胸脘痞闷不舒,吞酸嘈杂等症。

治疗

西医治疗

(1)禁食6~8小时。轻度或中度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多次少量服,多数病儿能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如不能纠正或患儿对“口服补液 ”不能耐受,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血生化检验进行静脉输液矫治。

(2)治疗原发病。外科梗阻性疾病,应施行手术解除梗阻段。如为内科性呕吐,即应治疗原发病。如婴儿喂养不当,咽下大量气体,应在喂奶后将患儿俯在母亲肩上,拍背,使患儿打嗝,排出气体。

(3)应当服用止吐药。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为吗丁啉,每次每公斤体重0.3毫克,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

(4)再发性呕吐在禁食期间可少量多次饮凉开水或冰水,喝温水易引起呕吐。

中医治疗

『实证』

1、外邪犯胃

症状:呕吐食物,吐出有力,突然发生,起病较急,常伴有恶寒发热,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

治法:疏邪解表,和胃降逆。

方药:藿香正气散

方中藿香紫苏白芷芳香化浊,疏邪解表;厚朴大腹皮理气除满;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化湿;陈皮半夏和胃降逆,共奏疏邪解表,和胃降逆止呕之功。若风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荆芥、防风以疏风散寒;若见胸闷腹胀嗳腐。为兼食滞,可加鸡内金、神曲、莱菔子以消积化滞;若身痛,腰痛,头身困重,苔厚腻者,为兼外湿,可加羌活独活苍术以除湿健脾;若暑邪犯胃,身热汗出,可用新加香薷饮以解暑化湿;若秽浊犯胃,呕吐甚剧,可吞服玉枢丹以辟秽止呕;若风热犯胃、头痛身热可用银翘散去桔梗之升提,加陈皮、竹茹疏风清热,和胃降逆。

2、饮食停滞

症状:呕吐物酸腐,脘腹胀满拒按,嗳气厌食,得食更甚,吐后反快,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

方中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化滞,陈皮半夏茯苓和胃降逆,连翘清散积热。尚可加谷芽麦芽鸡内金等消食健胃;若积滞化热,腹胀便秘,可用小承气汤以通腑泄热,使浊气下行,呕吐自止;若食已即吐,口臭干渴,胃中积热上冲,可用竹茹汤清胃降逆;若误食不洁、酸腐食物,而见腹中疼痛,胀满欲吐而不得者,可因势利导,用压舌板探吐祛邪。

3、痰饮内停

症状:呕吐物多为清水痰涎,胸脘满闷,不思饮食,头眩心悸,或呕而肠鸣,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

方中生姜半夏和胃降逆,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温脾化饮。尚可加吴茱萸陈皮温脾燥湿以化饮。若气滞腹痛,可加厚朴枳壳行气除满;若脾气受困,脘闷不食,可加砂仁、白豆蔻、苍术开胃醒脾;若痰浊蒙蔽清阳,头晕目眩,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健脾燥湿,化痰熄风;若痰郁化热,烦闷口苦,可用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化痰,和胃止呕:若胃脘胀满,胃中有振水声,可暂加甘遂细末0.5g,装入胶囊,早晨空腹温开水冲服,每日1次,连2—3日。

4、肝气犯胃

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方药:四逆散半夏厚朴汤

方中柴胡枳壳白芍疏肝理气,厚朴紫苏行气开郁,半夏、茯苓、生姜、甘草和胃降逆止呕。尚可加橘皮旋覆花竹茹炙枇杷叶等以增强和胃降逆之力;若气郁化火,心烦咽干,口苦吞酸者,可合左金丸以清热止呕;若兼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者,可用大柴胡汤清热通腑;若气滞血瘀,胁肋刺痛,可加丹参、郁金、当归、延胡索等活血化瘀止痛。

『虚证』

1、脾胃虚弱

症状:饮食稍有不慎,或稍有劳倦,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砂仁木香理气和中,陈皮半夏和胃降逆。尚可加丁香、吴茱萸以和胃降逆;若脾阳不振,畏寒肢冷,可加干姜、附子,或用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若胃虚气逆,心下痞硬,干噫丝,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止呕;若中气大亏,少气乏力,可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若病久及肾,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肢冷汗出,可用附子理中汤加肉桂、吴茱萸等温补脾肾。

2、胃阴不足

症状:呕吐反复发作,但呕吐量不多,或仅吐唾涎沫,时作干呕,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和胃降逆。

方药:麦门冬汤

方中人参麦冬粳米甘草滋养胃阴,半夏降逆止呕,大枣补脾和胃生津。若阴虚甚,五心烦热者,可加石斛花粉母养阴清热;若呕吐较甚,可加橘皮、竹茹、枇杷叶以降逆止呕;若阴虚便秘,可加火麻仁、瓜蒌仁、白蜜润肠通便。

护理

一般来说,实证呕吐,病程短,病情轻,易治愈;虚证及虚实并见者,则病程长,病情重,反复发作,时作时止,较为难治。若失治误治,由轻转重,久病久吐,脾胃衰败,化源不足,易生变证。所以,呕吐应及时诊治,防止后天之本受损。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一、呕吐食疗方

1、莲子糯米粥:

配料莲子50克,糯米150克。制法:将莲子去皮,去心,入锅煮烂,捣成泥;糯米,去杂,淘洗干净。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置旺火上煮沸,入糯米煮至将熟,加入莲子泥,再煮沸,用文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分次食用。

功能:健脾升清,滋阴和胃。本膳用糯米,和胃滋阴,每100克中含钒851微克;莲子,升清健脾,每100克含钒17821微克。此粥有利湿升清、健全脾胃之功,还能给人体补钒。

2、芦根粟米粥:

配料芦根60克,粟米50克,生姜汁、蜂蜜各适量。制法:将鲜芦根洗净,切碎,煎30分钟,取汁;粟米淘洗干净。将锅置火上,放入芦根汁,下粟米,用文火煮,使成粥并加入适量的生姜汁和蜂蜜,调匀服食。

功能:清热生津,和胃降逆。本膳用芦根,有清热除烦、养胃生津的作用,常用于温热病初起,发热烦渴、胃热津伤的呕吐、呃逆;粟米(小米)可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等。 此粥有清热养阴、益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胃经受热,呕吐严重,损及胃阴,时作干呕,口干的婴儿。

3、橘皮粥:

配料橘皮3~5克,粳米50克。制法:把晒干的橘子皮,研成碎末;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放入橘皮末、粳米,煮粥,用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煮粥,待橘皮烂、米熟后,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各饮1次。

功能:健脾和胃,顺气降逆。本膳用橘皮,有健脾理气的作用,与补脾胃的粳米煮成粥,适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小儿伤食呕。

4、菠菜猪肝泥:

配料研碎的猪肝1小勺,土豆泥1小勺,菠菜末1小勺,胡萝卜末1小勺,猪肉汤、精盐各少许。制法:先把猪肝,洗净,放入开水锅中焯一下,捞出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碗内,加适量水上火煮熟,控去水分,切成碎末,取1小勺肝末留用。再将菠菜,洗净,择去老叶和硬梗,放入开水中烫一下,捞出切成碎末。土豆,蒸熟,去皮,压成泥取1勺用。把菠菜末、土豆泥、猪肝泥、胡萝卜末,一并放在锅内,加入少许肉汤和盐,煮成黏稠状,即成。

功能:和胃养肝,生津养血。本膳用猪肝,含锌丰富,可补肝;菠菜,含铁丰富,能养血;土豆,和胃健脾;胡萝卜,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等。吃此菜可以补锌补铁,健脾胃,补肝血,对婴儿健康发育有益。

5、姜汁牛奶饮:

配料鲜牛奶100毫升,生姜汁3~5滴。制法:将鲜牛奶煮沸,加入生姜汁3~5滴,烧开,稍凉后,可分数次服用。

功能:散寒降逆,和胃止呕。本膳用姜汁,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呕的作用;牛奶,是高蛋白,高钙食品,有补虚羸、益肺胃、生津液的作用。故有健脾胃,止呕逆之能。

分型食疗:

1、胃热型呕吐

①绿豆粥:绿豆适量,白米50g,用适量水,文火煮成粥,分次温服。

②荸荠适量洗净去皮,用水煎煮,少量多次服用。

③西瓜榨汁,每次兑入温水,少量多次服。

2、伤食型呕吐

①焦山楂10~15克,水煎少量频服,治油腻所伤及奶品所伤。

②鸡内金10克,炒麦芽15克,水煎服,治疗一切饮食所伤之呕吐。

③生萝卜捣汁或萝卜子30克微炒,水煎服。少量多次服,治面食及豆类所伤。

3、胃寒型呕吐

①鲜生姜捣汁,加少量开水冲服。

②茴香粥:小茴香3~5克,红糖适量。待白米粥煮稠后,调入小茴香至沸腾数次,早晚温服。

③干姜粥:干姜研末,每次1~2克,粳米100克,水煎服,每日早晨起来后空腹食之。用于病程较长的胃寒呕吐。

4、肝气犯胃型呕吐

合欢花粥:干合欢花20克,或鲜合欢花4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成粥,分次内服。

5、惊慐型呕吐

①龙骨粥:生龙骨30g捣碎,用水煎煮1小时,澄清去渣取汁,将所取汁加糯米100g,红糖适量,煮成稠粥,早晚服用。

②酸枣仁粥:酸枣仁15g,用纱布袋包扎,粳米50g,水煎煮成稠粥,取出纱布袋,加红糖适量,每日温服。

饮食适宜

1、宜吃易消化、软、烂的食物;2、宜吃清淡少油、低脂低盐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过硬、过冷、过期、过热食物;2、忌吃甜点心、油炸、刺激性的食物。
李瑾-3.jpg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呕吐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呕吐》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