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由Morehead和Keen于1864年首先报告。通常发病与上肢创伤有关。但也有上肢并无创伤史者,这些病人可伴有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脑损伤、精神性疾患等。
治疗措施
包括控制病程进展,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和减小畸形发生。给抗炎药物如保太松衍生物(phenylburazone derivatives)和颈星状神经节反复封闭。手指动力性夹板有助于防止发生畸形和恢复手指、手的肌力。使用皮质类固醇,尤其在疾病早期不仅可减轻疼痛而且可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疾病预后。对情绪不稳、精神忧郁的患者,要引导身心健康,适当用安定(valium)和利眠宁(librium),避免长期使用麻醉剂和镇静剂,请精神科医师会诊协助治疗。止痛、功能锻炼和颈星状神经节封闭(0.5%~1% sylocain)均有助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恢复。血管扩张药也可采用。
病因
病因不清,有人认为本病由于植物神经系统障碍导致血管舒缩机制改变引起;另有人提出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引起肢体血液循环改变,致使手和肩的组织产生水肿而发病。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包括肩和手两部分。其病程又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3~6个月。病人在上肢受伤或疾病之后,肩发生烧灼性不适感,继之手和手指出现肿胀、疼痛。有时,仅有手的症状而肩并无改变。上肢多呈下垂位,随病情发展肩运动范围渐减小、屈指受限疼痛、手及手指被动运动疼痛。手和腕骨骨质疏松。第二阶段持续时间3~6个月。肩关节无痛性固定,手和手指肿胀减轻,指痛加剧,手指运动进一步受限。手和手指皮肤变光滑,显示神经营养不良。掌筋膜可挛缩增厚,很像Dupuytren's挛缩。本病的特点是沿神经分布和损伤区域的剧烈压痛。病人手肿胀、感觉障碍、上肢烧灼感、僵硬、出汗、寒凉或发热。第三阶段为病程一年以后阶段。病人上肢功能丧失,肩、手强硬畸形。皮肤萎缩挛薄。肩、手无疼痛。手畸形的出现取决于手内在肌的改变、手屈伸肌的改变。本病好发于40~50岁间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