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心脏病.jpg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限制型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糖尿病心脏病高原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各种心脏病中医学认为心脏病多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症状的描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谓之“心病”、“真心痛”。

病因

西医病因

胆固醇

胆固醇过高,患心脏疾病的机会比普通人多三倍,因为体内过多的胆固醇会积聚在血管内,使血管日渐狭窄,妨碍血液流通。

吸烟

吸烟人士比普通人的机会多两倍半,原因是香烟中的尼古丁或烟草化学物质会损害心脏血管,若血管出现裂痕,胆固醇便会积聚起来。

血压

血压高,比常人的机会多两倍半,血压高会使到血管收缩。

糖尿病

糖尿病女性患者有心脏病的机会比一般人多一倍,男性多百分之五十。

肥胖

过分肥胖,因为肥胖引致血压高、血脂肪过高、糖尿病,而这些疾病又会诱发心脏病

情绪

生活紧张,神经紧张令心律失常内分泌失调,影响心跳,刺激心脏病发,正常的心脏比拳头大一点,透过循环系统不停泵送血液。心脏每天平均跳十万次,泵送约二千加仑的血液来回体内。若以七十岁的寿命来计算,心跳可达二十五亿次。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气虚血瘀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本质。一方面,各种疾病的发生均将影响气血的正常循环。首先出现气血失去平衡,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然后才出现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最后脏腑功能衰退直至死亡。另一方面,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必然受到消耗,由于气虚推动血行无力,更加重了淤血的阻滞,形成“虚实夹杂”、“气虚血瘀”的局面。

预防

日常预防

减肥

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要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要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多运动

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适量饮酒

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戒烟

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研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

少吃蛋黄

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

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当心糖尿病

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控制情绪

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

常见症状

典型症状

常见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胸痛水肿、少尿等。常见体征有:心脏增大征、异常心音、心律失常征、脉搏异常等。

先天性心脏病

患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蹲踞体征、杵状指(趾)、肺动脉高压、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显紫绀。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部分有胸痛晕厥。部分排汗量异常。

冠心病

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风湿性心脏病

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肺性心脏病

病程漫长,基础病变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又往往伴有多种疾病,使其症状不典型,常被掩盖或与其他疾病混淆,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患者常突感呼吸困难、明显发绀窒息心悸、剧烈咳嗽咯血。多有中等程度发热。严重者常致猝死,或因心力衰竭休克、心脏停搏或心室纤颤而死亡。肺大块梗塞区域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伴有湿啰音。如病变累及胸膜可出现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的体征。

心肌病

症状通常是活动后气促以及易于疲乏等,当心肌病是由感染引起时,患者的首发症状可以是突然发热和类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心率增快,同时伴有血压下降或正常、在大腿和腹部有液体潴留以及肺中液体淤积。借助于听诊器常能闻及心脏杂音。

肿瘤性心脏病

可有胸痛昏厥、充血性左心和(或)右心衰竭、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心律失常、传导障碍、心内分流、缩窄性心包炎、血性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可产生广泛的非心脏性全身表现:发热、恶液质、全身不适、关节痛、雷诺现象皮疹杵状指、发作性古怪行为、全身及肺栓塞。由于心脏表现常呈非特异性,并且可能很轻微、甚至缺乏,以致心脏肿瘤的全身表现有时可误诊为结缔组织血管病变、感染、或非心脏性恶性肿瘤

其他疾病导致的心脏病

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感心悸气喘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上述症状呈阵发性发作,多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痰中带血,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甲亢心律失常最常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房纤颤,其中最常见者为房颤。久而未治的甲亢可引起突出的心脏形状改变,包括心房或心室扩大、心脏重量增加、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间隙增宽,这些改变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可以改善或逆转。甲亢患者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大约6%,年龄大于60岁,病程长者更易发生。

糖尿病早期心率常有增快倾向。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可达24%~42%,病人仅有恶心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表现为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有些仅出现疲乏无力、头晕等症状,无明显心前区疼痛,故易于漏诊与误诊。

直立性低血压,常伴头晕、软弱、心悸、大汗、视力障碍、昏厥,甚至休克

地区性心脏病

小儿与成人高心病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小儿发病较早,病程进展快,而成人起病缓慢,出现症状较晚。小儿早期症状为烦躁不安、夜啼不眠、食欲不振咳嗽、口唇发绀、多汗,继而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发绀加重、水肿、尿少、消化道功能紊乱;若有呼吸道感染,则体温升高,咳嗽剧增,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成人发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早期仅有慢性高原反应及轻度肺动脉高压的表现,如头痛、疲乏无力、睡眠紊乱、食欲不振等。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颈静脉充盈、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发生在热带,青壮年常见,病变可局限于左心室,右心室或双心室同时受累。由于病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右心室病变所致症状:起病缓慢、腹胀腹水腹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及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左心室病变所致症状:心慌气短、肺动脉高压的表现;双侧心室病变所致症状:主要表现右心室病变的症状,少数患者突出表现为心律失常,多为房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右心房极度扩大,甚致虚脱、死亡。

中医分型症状

气虚血瘀型

嘴唇发紫、心悸胸闷胸痛、两颧红暗,水肿咳喘,痰白,舌质暗痔,紫斑

心血亏型

气短心悸,活动后尤甚,疲劳,乏力,头晕失眠盗汗

临床检查

动态心电图

又称长程心电图,可提供受检者全日的动态心电活动的信息。有效地补充常规心电图的不足,不仅可以获得连续24小时甚至48小时的心电图资料,结合病人的活动日记,还可以明确病人的症状、活动状态及服用药物等与心电变化之间的关系。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是用以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诊断方法,虽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但由于其方便、无创伤、安全,仍被公认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其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心、大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搏动状态,了解房室收缩、舒张与瓣膜的关闭和开放活动的规律,为临床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

X线检查

在心脏X线片上则能较准确的测出心脏横径、心胸比率和心脏面积。

CT检查

心脏形态、心功能、心肌组织检查和心肌灌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有冠心病的存在。

磁共振成像

心脏大血管病变和清楚的心肌梗死部位,PET可显示早期心肌代谢异常,但价格昂贵,经济条件许可者可以选用。

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

包括静息时心肌显影和结合运动试验的动态显影。有201Tl或99mTc-MIBI使正常心肌显影而缺血区不显影的“冷点”显影法,和用99mTc焦磷酸盐使新近坏死的心肌显影而正常心肌不显影的“热点”显影法,进行心梗定位和冠心病的早期诊断。较新的显像法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诊断鉴别

1.主要为各种类型的心脏病的鉴别,具体见症状分析。

2.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鉴别

如冠状动脉炎(风湿性、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栓塞、先天畸形、痉挛等。

3.与其他引起心前区疼痛的疾病鉴别

如肋间神经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并发症

1.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衰心肌梗死、心膜炎及猝死

2.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常易患肺炎,易发生心力衰竭,法洛氏四联症常可并发脑血栓脑脓肿

治疗

西医治疗

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心脏病治疗选择方式不同。药物治疗是基础,很多病用药物好好治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有介入治疗,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放支架,先心病也可以做介入治疗。手术治疗里最常见的如先心病。比较严重的冠心病可能需要开刀做搭桥手术。还有一些更严重的心脏病,比如晚期的有手术治疗、心脏移植。

病因治疗

对病因已明确的患者,积极治疗病因可收到良好效果。

解剖病变的治疗

用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可纠正病理解剖改变,目前大多数先心病可用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根治。

病理生理的治疗

对目前尚无法或难于根治的心血管病,主要是纠正其病理变化。

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心脏病变、年龄、体力等情况,采用动静结合的办法,在恢复期尽早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对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有良好的作用。在康复治疗中要注意心理康复,解除思想顾虑,加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恢复工作或学习后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化。

中医治疗

气虚血瘀型

【治法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补气益气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桃仁红花生地牛膝桔梗甘草

心血亏型

【治法治则】活血利水,补益宗气。

【方用】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药物】葶苈子、台党参麦冬五味子茯苓

护理

专业护理

1.戒酒: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负担,还可引起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

2.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3.控制体重:

心脏病患者康复期间应注意控制体重,适量减重。研究结果显示,体重的增加可引起胆固醇增加,提供心脏病发生危险。

4.合理饮食:

心脏病康复与保养需要合理饮食。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原则上应做到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5.改善生活环境:

长期处于污染严重和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诱发心脏病。因此心脏病康复与保养需要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避免各种污染。

6.避免拥挤: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和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即使是心力衰竭也会因由上呼吸道感染而导致急性加重。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防止受到感染。

7.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和太过劳累。

8.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日常护理

1.晒太阳:

抽点时间晒太阳合理、适当地晒太阳可保护心脏。阳光有益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有效地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水平。据调查:凡是阳光照射率高的地区,罹患心脏病的比例都小。日光浴的最佳时机上午8点-10点,下午4点-6点。

2.坚果有益:

学会吃零食,在办公桌里放些核桃、白果、花生等坚果,它们是心脏的益友。调查表明,每天只吃1次坚果的人,比不吃者患心脏病的危险减少53%。这主要得益于坚果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堆积于胸腹部的脂肪流动性强,容易进入血液影响心脏。脸腹部肥胖的苹果型身体者危险更大。持之以恒采取节食、限制脂肪食品摄入以及多运动等减肥措施,不可半途而废,否则会增加罹患心脏病的危险。

3.及时治牙病:

慢性牙病的细菌是心脏病的潜在隐患,因此,积极防治牙病,保护口腔卫生,也可收到保护心脏的功效。

4.预防感冒:

感冒可招致心脏病等发生,中老年人尤然。专家解释:感冒等感染性疾病所激发的人体免疫反应如白细胞数量的上升以及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的增加,在抵抗细菌或病毒的侵袭,也可沉积于血管壁,导致动脉硬化,诱发或加重心脏损害。

5.经常吃鱼:

吃鱼对保护心脏极为有益,这是因为鱼类中普遍含有一种特殊不饱和脂肪酸-22碳6-烯酸。新近发现,鱼肉中还含有另一种叫W-3脂肪酸的不饱和脂肪成分,是心脏病的保护神。只要每天平均吃上30克-50克鱼,则可使人患心脏病的危险减少一半。

饮食保健

饮食适宜

1.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胆固醇生成。

2.多吃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促进血液循环。

3.多补充微量元素。

饮食禁忌

1.忌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蛋黄等。

2.忌吃辛辣食物。

3.低盐饮食,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饮食保健

1.红花三七蒸乳鸽

三七5克,红花6克,乳鸽1只,料酒10克,精盐3克,葱10克,姜5克,酱油10克,红糖5克,菜胆100克。

把红花摘去杂质,三七研成粉末,乳鸽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洗干净,姜切丝,葱切段,菜胆切成4厘米长的段。把乳鸽放入蒸杯内,加入料酒、酱油、红塘、姜、葱、精盐腌30分钟,再放入三七、红花、菜胆。把蒸杯置于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约50分钟即成。

2.红花三七蒸鸽蛋

三七粉10克,红花6克,鸽蛋5个,精盐3克,鸡汤200毫升。

红花去杂质,鸽蛋煮熟去壳。将鸡汤放入炖锅内,放入三七粉、红花、精盐、熟鸽蛋,同煮25分钟即成。

3.蜜饯山楂

生山楂500克,蜂蜜250克。

将生山楂洗净,去果柄、果核,然后将山楂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七成熟烂,水将干时加入蜂蜜,再用小火煮透收汁即可。冷却后,放入瓶中贮存备用。

4.玉米粉粥

玉米粉、大米各适量。

将玉米粉加适量冷水调匀,待大米粥煮沸后入玉米粉同煮为粥。

5.绿豆粥

绿豆适量、大米100克。

先将绿豆洗净,用温水浸泡2小时,然后与大米同入砂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至豆烂米开汤稠。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食用,冬季不宜食用。

6.山楂炖牛肉

山楂15克,红花6克,红枣10枚,熟地6克,牛肉200克,胡萝卜200克、绍酒、葱、姜、盐各适量。

把山楂洗净、去核,红花洗净去杂质,红枣去核,熟地切片,牛肉洗净,用沸水焯一下,切成4厘米见方的块,姜拍松,葱切段。把牛肉、绍酒、盐、葱、姜放入炖锅中,加水1000毫升,用中火煮20分钟后,再加入上汤1000毫升,煮沸,下入胡萝卜、山楂、红花、熟地,用文火炖50分钟即可。

7.陈皮黄芪煲猪心

陈皮3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猪心1个,胡萝卜100克,绍酒、食盐、油适量。

把陈皮、党参、黄芪洗净,陈皮切3厘米见方的块,猪心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把锅置中火上烧热,倒入油,油热时,加入猪心、胡萝卜、绍酒、盐、党参、陈皮、黄芪,加鸡汤300毫升,煮沸,再用文火煮至浓稠。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心脏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心脏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