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详
胡正详(Hu Cheng Hsiang (1896~1968)),中国病理学家。1896年6月4日生于江苏无锡,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于1968年11月12日自己切断动脉逝世于北京。1916年考入上海哈佛医学校分院,后以优异成绩转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192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总医院攻读病理学三年。1924年谢绝哈佛医学院的聘请,回北平协和医学院任教。1942~1946年协和停办期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任教授、病理系主任。1951~1957年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和1957~1968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科研一级教授和病理学系主任,1962~1968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他长期从事病理学的教学、诊断和科研工作。几十年中收集了千余件有价值的病理标本和数千幅珍贵的标本照片。1951年在多年讲课讲义的基础上与秦光煜、刘永两位教授编写并出版中国第一部以国内病理资料为主体的《病理学》。他对病理形态的造诣较深。他作出的病理诊断误诊率很低。
他在国内外先后发表60余篇科学论文,涉及人体病理和实验病理等方面。1930年代他证实白蛉传染利什曼-多诺万二氏体的途径,发现严重贫血也可在颅骨内板形成局灶性的髓外骨髓增生。他利用超活体染色法鉴别大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观察朗格汉斯氏巨细胞和异物巨细胞的表现,并提出一种主要由大单核细胞形成的单核细胞肿瘤。曾指导动脉粥样硬化、肝脏疾病和淋巴系统肿瘤等方面的研究。中国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年龄和病变特点、传染性肝炎的病理诊断指标、肝硬变形态分类与肝功能不全和门静脉高压的关系及其引起死亡主要原因等方面均有研究,提出不同形态的淋巴细胞所组成的恶性淋巴瘤预后有所不同。
他积极参加中华医学会的活动,曾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编辑、《中华病理学杂志》总编辑。他积极倡导和推动尸体检查工作,1950年就发起死后贡献遗体尸检的倡义并首先签字,他培养的学生不少人已成为病理工作的骨干。